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汉书·天文志》
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张衡《灵宪》
天文,是中国古代为政和伦理的重要基础。
天,不仅是自然天空,
更是文化的天空。
在形而上的层面有着无数的理论诠释,
在形而下的层面是黎民百姓持之以恒的执行。
表现在建筑设计当中,
是严格的建筑投影。
建筑与星相,神性与权威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建筑当中的星相学,是我国古代法天象地文化概念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建筑文化基因当中稳定的密码,在建筑概念的神圣性背后,是一套自上而下的人伦法则。
4月1日(周四)15:00-16:30中南建筑设计院8楼图书馆沙龙区沙龙主讲人王颖超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校园文化服务平台成员,文学解读畅销书作者、优秀阅读推广人、资深出版人,曾担任高校教师、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文学、艺术领域的研究和创作,同时涉猎哲学、设计等领域,能将跨界思维贯穿于研究当中。主要文学作品有《一部西游记天地人鬼神》,艺术作品有《天·地·人系列》,同时专注于引领公共阅读,先后进行了有关中国古典建筑、符号学、美学哲学、诗词文学、西游记等各类系列读书沙龙、讲座近场。同时作为喜马拉雅签约主播,其作品以“内容原创”和“评书式讲播”为主要特色,播放量可观。
古人将二十八星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
星宿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多次出现过,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为翼宿,轸为轸宿。说明了滕王阁的位置正对着天上的翼宿和轸宿。李白的《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为参宿,井为井宿,在蜀道上甚至可以摸到参宿、井宿,用这种夸张的手法来凸显山势高峻,道路险阻。而古代皇家地面建筑与天象的对应关系,是为了表明出统治者乃是天子,以迎来人民的崇拜,巩固阶级的统治,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
HA华中说活动时间年4月1日15:00-16:30活动地点
中南建筑设计院八楼图书馆
沙龙区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