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春、萧巍老师都是主攻英文,从事外事工作和英语教学的,但骨子里都有着极深的中国文人艺术情结。萧巍老师对书画的学习起步很早,得姜东舒先生、朱关田先生、闵学林先生等前辈贤能启蒙、教授书画之道,于繁忙世务外执着于临碑摹帖,钻研书法;马春老师画兰得益于曾宓先生的启蒙指导,已十余年。马春老师又是一位温暖而有爱的英语老师,教学30余年,毫无倦怠,热情投入。她热爱生活,做公益、练瑜伽、画兰花、学芭蕾、弹钢琴,一做就是好多年。
《出山小草·马春萧巍水墨兰花作品集》收录了由马春老师绘画、萧巍老师题款的一百二十余幅水墨兰花作品。“萧巍先生、马春女士幸得曾宓先生、姜东舒先生、朱关田先生、闵学林先生等前辈贤能启蒙、教授书画之道,十数年间于繁忙教学、院务工作之余潜心学习师者‘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之技法理法,也在中国画笔墨线条的恣意变化中努力实现真与美性情的融通化合,其书画作品如幽谷芝兰,呈相和东风、应和天地之姿,画风清新,风格别具。“(孔耘)内页欣赏
后记/马春
记得13年前,我有幸应好友之邀,每周与几位朋友一起与曾宓老师登玉皇山。就这样结识了曾老师。不久以后,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学习中国书法,且连续半年每天至少习字4个小时,每周爬山之日我都带上自己的作业,请老师指教,每次我都能得到老师的悉心指点与教诲。
年的国庆节长假,我突然萌生了画兰花的念头,于是,便去新华书店买回一本水墨兰花初级范本,开始自学。我从芥子园入手,临习了郑板桥、文徵明、八大山人等历代名家大作,经常观摩各类书画展,从中汲取精华;家中养兰十余盆,细悟兰蕙花叶的变化,努力在画作中表现它们的生动自然,又充满灵气的状态。于是每周与老师的见面,我交给老师的作业也由书法变成了兰花。老师常常主动问我:“画带来了吗?”这似乎成了老师与我之间每周的约定。就这样坚持习兰习书已十年有余。
我深深地感恩我的老师。十多年来,如果没有老师的批评、鼓励与教诲,也不可能有我今天笔下的兰花,更没有可能用我画的兰花去帮助边远贫困山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老师为我和我先生题写的书斋名为“双清草堂”,意为思想及行事皆无尘俗气也,这是我与我先生求艺的追求,我所有的兰花作品,都是先生题字落款的。几十年来,因为喜欢书画,继而喜爱画兰,而变得纯粹。习兰画兰,追求的是它特有的仙气,不张扬,雅而慧,可佛亦可道的精神气。我想,人生宜更多向兰草学习,不甘平庸,孤独亦芬芳;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