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民俗,女子戴白兰花栀子花度夏,不

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芒种刚过,就看到苏州的朋友晒出领口别着两朵白兰花的美照,看着熟悉又陌生的白兰花,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那淡雅绵长的香气。仿佛一瞬间把我拉到了20年前第一次和白兰花的相遇的时候。

含苞待放的白兰花。(图片来自网络)

那时是我第一次去苏州上学,背着厚厚的行囊刚出了苏州火车老站,广场上人很多,除了举着牌子四处拉客去旅馆的中年大妈、扯着嗓门招呼拼车去各地的汉子,我还看到了一群让我第一次见到就印象深刻的卖花阿婆。阿婆们一部分坐在广场边缘的栏杆下,一部分游走于广场的人群之间,戴着头巾,身上多穿着蓝底白花的印染布的衣服,围着五彩的围裙,胳臂上挽着竹篮,她们的气质和这个嘈杂的广场截然不同,衣服也许不是新的,还有的阿婆衣服上还打着补丁,但都浆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许花白了,但都戴着簪子,梳理的一丝不乱。每个阿婆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略有羞涩的微笑,用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轻声细语地招呼着下车的旅客:小姑娘,啊要买花啦?清晨刚采下来的。小伙子,啊要买花了?一块钱两朵。

卖花阿婆,如今已经少了。(网络图片)

你若是买了,阿婆会开心地掀开盖在竹篮上的薄纱,拿出两朵用铁丝细心串好的白兰花,耐心的告诉你:别在衣领上,香的。你若是不买,阿婆也不会纠缠你,依然带着淡淡的微笑,携着一身的花香,去寻找下一个顾客。

我那一刻就在卖花阿婆和白兰花的身上直观地感受到了苏州独有的温婉气质。买下一对白兰花,大男人不好意思别在领口上,就小心的放在的上衣口袋里,一路上那淡淡幽幽的香气就不断地萦绕在口鼻之间,覆盖了酷暑中一身汗味,也隔绝了心中的炎热。

那时的苏州,无论在老城区的巷弄里,还是在清晨市镇的早集上,都不断遇到这些卖花的阿婆,一如既往的衣着干净,面带微笑,吴侬软语,也总有形形色色的女子买了白兰花挂在衣扣上,或是栀子花串戴在手腕上,为美丽的姑苏平添了几缕淡雅香气。

平江路上的游客。(网络图片)

“江南佳丽地”,女子多有戴花的习俗,其中尤以苏州为甚。苏州人在芒种前后开始戴白兰花已经是长久的习俗,白兰花,栀子花,玳玳花在苏州并称三花,其气味不同于桂花的浓郁扑面,而更像苏州人的气质,优雅淡然,润物无声。白兰花,含苞未放的花体修长,颜色如温润的白玉,无论配于衣间或是插于鬓角都增色不少。而且在没有过多化妆品的年代,经久不散的淡淡花香更是女子的最爱。中医上也认为白兰花栀子花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的功效,夏天气温高,人们佩戴上自然能凝神静气,清热避暑。

白兰花,颜色温润如玉。(网络图片)

苏州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地理条件方便花事生长,经济富足也带动了花卉的需求。苏州人种花、食花、品花、咏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宋代时在苏州就兴起了花卉种植的行业,并渐渐形成了种花、卖花、用花的产业链。有古诗曾形容卖花人的场景:“怡贤古寺晓钟催,柳暗桐桥户未开。独有卖花人早起,浓香和露入城来。”富足的苏州人更是心灵手巧的把花用在了各种地方。桂花花香浓郁,是做桂花糕、冬酿酒和桂花酱的绝佳原料,白兰花、栀子花、玳玳花香气淡雅绵长,最适合窨茶,以三花窨制的花茶与碧螺春并列为苏州两大名茶。

苏州人爱花一至如斯,士绅各地修建花神庙,尤以虎丘花神庙为首,民间以二月十二为白花生日,又称花神节。清代蔡云写诗记录当时盛况: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花神节自然也成了姑苏女子的节日,明代马中锡在《宣府志》中记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可见戴花习俗由来已久。

虎丘花神庙,初建于明洪武年间。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现在苏州除了旅游景点已经少见卖花的阿婆了,所卖的白兰花也多是异地进来的。曾经闻名遐迩的苏州窨花茶也渐渐不为人知。苏州更现代了,也失去了一些文化底蕴的传统风俗。不知道再过几十年,还能在苏州看到卖白兰花的阿婆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jyzyj/386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