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首清新、质朴的校园歌曲,简单平实的歌词,琅琅上口的曲风,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青青校园中,很多学校都把这首歌曲作为上课铃声,而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就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胡适先生祖籍安徽绩溪上庄村,在这个青山秀水的皖南小村,小青瓦,马头墙,三开间,两层楼里,他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绩溪上庄村襟山带水,是群山环抱着的一块大盆地。沿着皖南的狭长小巷一路行来,就来到了胡适先生的故居,白墙灰瓦碎石铺地,宽大的院落,迎面就是胡适先生年轻时的塑像,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
胡适故居为清光绪三年---六年所建{~},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屋内的陈设一如当年的旧模样,大门前和正厅上各悬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的“胡适故居”字样,横两块黑底金字匾。
在胡适故居,有三大亮点值得我们细细观看,第一个就是厢房门窗上饰以的兰花雕版,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手,兰花雕刻也反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
第二个亮点就是胡适年返回故里与江冬秀完婚时的婚房,胡适先生当年结婚用的房间里,有张“月宫床”朱漆描金,富丽典雅,镂徽派雕刻各种戏文及花鸟。床额上方装有刻着’诰命“二字的小红漆箱。是胡适父亲胡铁花的遗物。床右侧还悬挂一把胡铁花当年佩用七星宝剑。两厢陈列胡适家书,还有许多现代社会名流题赠的字画。
和婚房正对着的是一间小小的书房,不知当年先生坐在这里伏案奋笔疾书时,是怎样的情形。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家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这里就是胡适故居的第三个亮点了,高悬于后堂上方的红底金字“持节宣威”匾,是年绩溪县长朱亚云送给时在美国为抗日奔劳的胡适大使的寿礼,上庄村也于翌年改名“适之村”。不过不久后就仍恢复了上庄的原名。
沿着狭窄的木制楼梯,上二楼俯瞰,黑瓦依旧,屋舍俨然。胡适一生以倡导“白话文”,以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故居的西侧一幢是厢房,一共三间,原为是胡家的来客居所。正中房间内摆放着一尊胡适汉白玉雕像,雕像周围悬挂着蒋介石先生送的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智徳兼隆”。两侧房间展示着胡适自上海求学后各个时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照。
胡适先生一生拿到了36个博士学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生追求自由,却因为孝心与慈善之心使他难以抗拒父母之命,娶了父母包办婚姻的江冬秀为妻,距上庄村三公里的旺川村头公路旁,有一座曹诚英女士墓,曹诚英是胡适的红颜知己,据说墓地选在这里,是曹女士的本意,期望她的“穈哥”返故里的时候,能够在此一举。
走出胡适故居,不远处的徽派小院内,花儿开得正好,据当地人介绍,胡适先生年轻时经常来这家借书,影壁墙前的老桂花树,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个爱读书的少年呢?
小TIPS
1交通胡适故居位于安徽绩溪上庄村,坐高铁到绩溪北或者合肥转车到绩溪都很方便,县城到上庄镇的直达班车每半小时一班。
2胡适故居联票5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