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欧洲艺术界举行的一项全球艺术品评选活动中,一个来自法国的小便池,力压毕加索的两幅传世名画,被评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难道这个小便池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它为什么能受到西方艺术界的青睐?
很遗憾,这个小便池真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便池而已,与卫浴店里的任何一个小便池毫无区别。
那它为什么能成为一件昂贵的艺术品呢?来自捷克的两位艺术家,翁德雷·霍拉克和伊日·弗兰塔,在新作《为什么画作不需要名字》一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关于这个小便池的有趣故事。
年,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在美国的百老汇大街上闲逛,他走进一家销售卫浴用品的商店,随手拿起一个最廉价的平底白瓷小便池,并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上面。
随后,杜尚给这件“作品”起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名字——《泉》,然后把这个小便池送到了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会。很显然,这个小便池被主办方拒绝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东西实在太粗俗,与神圣的艺术殿堂格格不入。
但杜尚却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个小便池的轮廓、曲线和构图,与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别无二致,而它那温润、光洁的肌理效果和明暗转换,更与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它当然可以是一件艺术品。
最后,这件名为《泉》的作品便一炮而红,成为了杜尚的成名之作。但正如德雷·霍拉克在《为什么画作不需要名字》这本书里所说的那样:
杜尚通过这件作品,提出了一个让我们直到今天还在寻找答案的问题。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在问“艺术是否有边界”?如果有,那么这个边界究竟在哪里?谁可以成为艺术家?是每个人都可以,还是只有那些被尊称为艺术家的人?
正是这些问题,才使这件作品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说,这件作品问世的一百年间,总有一些无聊的人想把它偷走,或是用一模一样的小便池把它换走。不过,即便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杜尚也只会付之一笑,因为他想表达的东西永远都在那里。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其实,艺术并没有那么深奥难懂,艺术家也并不全是一些怪胎。只要把人类与生俱来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每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都能成为“小小艺术家”。
当然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能请到一位风趣幽默的向导,让他带着孩子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一边欣赏那些最杰出的艺术作品,一边轻松愉快地学习艺术知识,岂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吗?
这本《为什么画作不需要名字》就是这样一位好向导,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一场融合了侦探漫画等多种元素的现当代艺术之旅,有了它,艺术博物馆里严肃的展览空间,将变成孩子轻松快乐的游乐园。
身为一个向导,要善于调动游客的兴趣。在介绍每一幅画的时候,作者都会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世界上有多少原作?”“为什么有人要偷一个小便池?”“一个黑色正方形改变了什么?”“画作到底需不需要名字?”
这些有趣的问题,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启发孩子对现代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看法。
此外,本书的两位作者还匠心独运,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使用“双故事线”的叙事手法,巧妙地把参观画廊与艺术品偷窃案这两条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奇妙的“二次元空间”。
在这本书里,不仅有惊险的侦探故事、可以开口说话的画作,更有“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的组合,让孩子通过亲身参与惊险有趣的侦探案件,切身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从而爱上艺术。
例如,化身为福尔摩斯的奶奶,告诉我们怎样从莫奈的《干草堆》这幅画作里,利用那些隐藏的细节,推断出莫奈作画的月份、气温,以及画中的地点,等等。从而让孩子在赞叹之余,学会如何观察画中那些有趣的小细节。
这本书不仅有趣,而且有料,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概念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艺术思潮。
更重要的是,在书的末尾,还有一张从浪漫主义一直到后现代艺术的超长时间轴,上面标记了当时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领域的重要事件,非常清晰易懂,在它的帮助下,孩子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西方艺术发展的背景。
也许孩子从这本书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美学的体验、一小段艺术史话,或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所能得到的收获,会远远超出家长原本的预期。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的那样:
“你真正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未知的事物保有求知的欲望——这将会伴随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