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末张大千创作第一幅泼墨作品《山园骤雨》,到年首次尝试泼彩,至60年代末,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终发展至真正成熟时期。他曾在年对谢家孝表示:“我最近已能把石青当作水墨那样运用自如,而且得心应手,这是我近来唯一自觉的进步,很高兴,也很得意。”一直到70年代末张大千重回台北定居,泼彩、泼墨山水画成为晚年张大千持续不断地探索,让中国传统水墨画于西方艺坛大放异彩。
张大千宫亭湖
镜框泼墨泼彩纸卡
34.3×.6cm年作
题识:
庐阜香炉峰俯瞰宫亭湖得此。爰。钤印:
张爰、大千父、庚申、摩耶精舍
原藏家通过秦景卿向画家本人求得。秦景卿供职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掌展览组,即当地书画收藏界尊称之“秦主任”。大千先生一九七六年定居台湾,筑摩耶精舍于外双溪,这段晚年岁月,其作品展览及出版事宜多委付历史博物馆。秦景卿乃具体执行人之一,出力尤多,从奔走安排、居中策划以至编纂画册,几每事亲涉,如《张大千书画集》六巨册,为研究张大千先生艺术者奉为圭皋。
宫亭湖指鄱阳湖,因湖旁庐山下有宫亭庙得名。此幅《宫亭湖》描绘庐山湖水之景,以泼墨泼彩法描绘,恢宏布局,氤氲的气韵,以半自动泼墨泼彩,再以巨笔刷扫导引为主,而少见传统皴法笔触,远山略施点染,与泼墨泼彩形成的云雾虚幻相映衬,更显得苍苍莽莽,瑰丽绚烂。
大千一生没有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作可能成为自己绝笔的题材,绘制《庐山图》,原来庐山之美,早在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
张大千宫亭湖(局部)张大千瑞士山景
镜框设色纸本
59.7×66cm年作
题识:
乙巳之夏,爰翁写瑞奥道上所得。钤印:
大千、张爰、五四
来源:
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年9月27日,编号。
年7月自巴西飞欧洲游比利时,并在英国举行画展,兹后与其老友张目寒等再有瑞士之游,创作出一系列以瑞士雪山胜景为主题的泼墨泼彩作品,用他独一无二的中国水墨技法展现出欧洲的自然风光,此时正值其泼墨泼彩的巅峰期,张大千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新的媒介,画面上出现一些新的、极具偶然性的效果,此间可谓大千一生中画风最为前卫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创下泼彩画作拍卖纪录《瑞士雪山》、《幽谷图》、《爱痕湖》等即集中于此时期。
张大千瑞奥道中写景年作
张大千瑞士雪山年作
北京保利秋成交价:RMB,,
张大千横幅泼彩画作拍卖纪录
本幅《瑞士山景》写于一九六五年夏日,题款写“瑞奥道上所得”,可知为当年瑞士之游为当地美景深深陶醉,遂于途中描绘瑞士、奥地利公路上所见阿尔卑斯山脉之景。作画时先将墨泼在潮湿的宣纸上,不施以外力使其自然晕开,在墨完全干之前,将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泼在表面,使颜色自然混合,继而形成具有抽象意境的中国水墨画。之后,张大千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房屋、树木,怪石等,以此来丰富构图,从而完成他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