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七helliphell

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中国人观赏和培植兰花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兰花之香,伴随着儒家核心思想“中庸之道”,奠定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基调,孕育出“王者之香”的永恒魅力。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给予了兰花高度的评价,从此,也拉开了兰花与中国人文精神和文人信仰高度结合的序幕,开始了兰花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血肉相连的命运史。

从历史文献和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欣赏和评价的审美观点以儒家的审美观点为主流,而儒家的审美观点集中表现为“中庸之道”,中庸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而兰花的花朵不似传统花卉那般张扬外露,骨子里却给人一种清雅之气。这种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我们中国人所推崇的中庸价值观不谋而合。两千多年来,多少文人雅士,壮志豪情,却无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以兰言志,以兰喻己。他们在含蓄内敛中,历练着自己的品性,提升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性,彰显着自己如兰般清雅之气。“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他们爱兰,更如兰。尽管朝堂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一片幽谷,足以给他们整个江湖和天下。尽管无法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他们用笔墨书写淡淡的幽香,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最美的芬芳。他们失去了,他们也得到了。或者说,在他们心里,没有所谓的失去和得到,世界之大,或许每个人都只是过客,沧海一粟;世界又很小,小到只能看见自己的芳香和坚强的身躯。或许这些都太偏了,罢了罢了,一介儒生,我以儒家的处世观来看,一切却又刚刚好,不偏不倚,我有芳香,也有天下。

观今时今世,爱兰者恒爱兰,爱兰者人恒爱之。恒爱兰之人,早已经从兰花身上领会到了她那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近现代以来,对传统文化三次大的践踏,我们身边较之之前,或许少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影子,儒家的中庸之道或许于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兰花的身上还保留着当年的那些影子,那些两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无穷魅力和文化记忆。这些记忆会潜移默化之中告诉或者影响每一个爱兰养兰之人。唯深爱,才用心品读品味,每一个深爱兰花之人,也会从兰花身上,读懂那两千多年的坚守,那些流淌在兰花身上的民族精神和品性。以此来影响自己,改变自己,然后再去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甚至整个社会。历史已经久远,历史的记忆会通过某些载体长存,也应该长存。

“芝兰生幽谷”兰花,一路走来,开放在人们的理想境界中,似一潭幽泉融在滚滚历史长河里,永远流动容纳百川却也永远让人铭记在心,无法被时光湮没。兰花永恒,民族精神永恒。

撰文:兰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jyzyj/97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