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梵高的初印象是他的画作《向日葵》,那炙热燃烧的向日葵,这种形容也是被搪塞进入脑子里的,可以这么说,在没看过这幅画之前,我就已经丧失了自己对于《向日葵》这幅画的初印象了。如果评价那就是好看,如果你要我去欣赏,那就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既然你都不会欣赏,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其实对于画画这件事,况且我时常用一种“画朵花都不漂亮”的口吻自嘲。为什么突然会开始解美术了呢?说来奇怪,我怎么会想到给故事里主角的身份设定为美术生呢?这种没事找找虐的行为,为此还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样子,我也是惊讶的。于是我就找到了这本书,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不至于让笔下的人物那么空洞。同时也当作是欣赏一下名家名画,哪天看画展的时候,心里也好像也有那么一丢丢自信。但是看完这本书了,说实话,我也没找到什么自信。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被你两三下就看透的,那肯定不是艺术。如果你认为自己懂了,好吧,你快乐就好。
《野玫瑰》我喜欢的一幅画回到这本书的内容上,梵高,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内心特别平和的,物质需求特别少那么一个人。可能是由于他先前是做神父的,也可能是他本就不富裕,又或许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等等。但是无论如何,从这本书上,梵高他给你的感觉,他绝对不是一个脾气特别坏的人,反而挺好相处的样子。
《自画像》梵高抛开他的生活,但就艺术而言,在艺术上,他是孤独无助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怜的。我们都知道很讽刺,一个死后才被推崇的画家,这种意义是否有意义呢?对于作家而言,他丝毫无法感受到,但是他又被承认了,而且他的画作是达到了世界公认的地位的。只能说如果艺术品有灵魂的话,每一幅都是高兴的。如果人死后灵魂徘徊在世上,那么梵高的灵魂一定是又哭又笑的。
《麦田里的收割者》梵高梵高整个人生来说,我觉得不是悲剧的。死亡,大多时候都不是悲剧,只是由于人们对于失去的都会渲染悲伤。梵高,家庭关系上,他虽然和父亲关系不是很好,但是他有一个一直支持和鼓励着他的弟弟。艺术上,从写实的农民生活场景到静物画风景画,后来受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印象,最后渐渐形成自己后印象主义风格。要我来说哪个好,我说不出来,要说喜欢,我会比较喜欢梵高在阿尔时期的作品,创作地方在普罗旺斯的阿尔村庄。因为这个时期的画,真的很好看,给人一种平静阳光的感觉,同时也是梵高他最放松,最自信,也最富有创作欲望的时期。
《丰收》梵高我想一个人一生中有自己执着追求的挚爱的东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即使梵高的一生很戏剧性,有人会说他很可怜,但梵高曾说过:“我一生的目标就是创作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作品,当我生命结束时,我希望能深情地回顾这些作品并与之告别。”这无疑说明他是幸福的。
《xigny》丝柏树有墓地和死亡的象征了解一个人,不是单听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亲近去了解,了解他的作品,因为那是他心灵的窗口,就像诗人的诗,作者的书,音乐家的音乐。如果你也喜欢美术,喜欢梵高,那么可以来读一下这本书。如果你只是无聊想要解闷,也可以来读,图文式的简单讲解,你会喜欢的,而且它也不长,你也很快能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