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吴冠中的水墨行程始于年,他走过了三十余年的探索路程。吴冠中认为东西方艺术如同爬山,一个从东爬,一个从西爬,爬到高峰必然殊途同归。为此,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的吴冠中,“两家门下转轮来,摸透了双方的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工具之异不是中西艺术的关键。也因在油画中趋向概括、洗练,也因油画工具先天不足,难于表达各样感受,而同时运用水墨挥写”。进行油画民族化探索三十年的吴冠中,已经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抽象美的绘画理论,心中凝缩了黑白灰三方净土,这为他水墨画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十年水墨行程中,他逐渐走出水墨画「移植」自己油画的影子,最终使他的水墨画真正走向独立与创造的现代之路。
(横置观看)
吴冠中故乡
设色纸本镜心
82×cm
印文:吴冠中印、八十年代出版:1、《吴冠中作品收藏集ⅠⅡ》,第3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2、《吴冠中全集》(第5卷),第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
故乡局部
“故乡”是吴冠中作品中最常被表现的题材之一,这股乡愁被他转化成画笔下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和春柳飞燕等美景,很难想象,一个人的童年要过得多么美好,才至于如此不愿忘怀,也正因此成就了其个人艺术创作的亮点,也成全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欣赏点。《故乡》为描绘江南村落景色为内容的作品,是吴先生以线写景、用线颇多、变化丰富且极尽繁密的一幅精心绘制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的精品画作。
故乡局部
画中,初春时节的农家村落掩映在嫩芽的初绿、新枝交错的繁茂的勃勃生机之中。根须盘生、枝干挺秀,茂密处似一道用生命筑起的天然屏障,空灵中,是清澈、舒缓得不见一丝水波的如镜河面,只有岸边三、两劳作的大人与孩子,以及嬉戏、畅游水中的群鸭,无意中搅动了这浓浓的春梦,似在提醒和告诉人们,这就是画家记忆中温馨与恬静的故乡的真实和美丽。此幅《故乡》,吴先生用线的丰富、精致细密、繁茂,使人们在震惊、叹服、盛赞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其精品中的超凡品质。
(横置观看)
吴冠中双牛图
设色纸本镜心
×69cm
年作
题识:吴冠中。一九九二。印文:吴冠中印、九十年代出版:1.《东方情思──吴冠中画集》第45页,斯民艺苑,一画廊,年9月。2.《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吴冠中──寻故人》,翰墨轩,年。3.《吴冠中精品选集》第-页,艺达作坊,年10月。4.《吴冠中作品收藏集》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9月。5.《吴冠中全集》(第7卷),第页,湖南美术出版社,年。6.《自家江山——吴冠中诞辰周年作品集》第93页,年。
双牛图局部
双牛图局部
西方绘画在重视表现形式感的同时,也极重对于体积感的刻画。此幅《双牛图》,是吴冠中先生作品中极少的以展现如雕塑般体积和厚重感为刻意和着重追求的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吴先生以用面塑造形体和动态的方式,将生活中常见的水牛打造得如钢铁浇铸一般,不仅使人联想起颐和园湖畔守卧百年的铜牛。铜牛会千年不朽,吴先生的艺术更会万年长青。
吴冠中西藏牦牛
46×61cm
年作
(横置观看)
吴冠中月下玉龙山
镜心设色纸本
95.5×.5cm
题识:吴冠中。印文:吴冠中印、八十年代鉴藏印:星洲秋斋珍藏展览:1.新加坡,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年2月10—21日。2.旧金山,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年6月10日-8月19日。3.伯明翰,伯明翰艺术馆,「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年9月24日-11月19日。4.圣劳伦斯,斯宾塞艺术馆,「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年1月21日-3月4日。5.伊萨卡,赫伯特F.约翰逊艺术馆,「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年4月3日-5月29日。6.底特律,底特律美术馆,「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年9月8日-11月4日。7.新加坡,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吴冠中:大美无垠」,吴冠中画廊,年11月26日-年9月25日出版:1.《吴冠中画集》,德艺艺术公司,香港,年,第64-65页。(出版时未题款)2.《美术技法大全》,吴冠中绘画形式分析,四川美术出版社,年3月,第43页。3.《吴冠中画展》,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年,展品列表,水墨,宣纸,第18幅。4.《吴冠中画集》,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年。第54-55页,图版9。5.《吴冠中绘画艺术与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2月,第46页。6.《吴冠中全集》第五卷,湖南美术出版社,年8月,第-页。7.《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二)—来自全球华人珍藏,保利艺术博物馆,年8月,第98-99页。8.《看艺术》拥有全球艺术界有效藏家数挶库,吉林画报社,长春,第期,年11月,封面(细节图),第54-57页。9.《新加坡秋斋藏画》卷六之《洋为中用》,新华美术中心,新加坡,年,第19-24页。10.《吴冠中:大美无垠》,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年,第96-97页。11.《春华秋实—新加坡秋斋藏中国近百年书画》卷二,佳士得,香港,年11月,第-页。说明:罗桂祥博士旧藏中国书画。
月下玉龙山局部
年,我终于到达了玉龙。离了版纳,我经大理、丽江,从危险的林场道上搭乘运木材的卡车直奔玉龙山。我由一位青年画家小杨(即杨福泉)陪着,住到黑、白水地方的工人窝棚里,床板下的草和细竹一直伸到床外,吃的是馒头和辣酱,菜是没有的。都无妨,就是玉龙山一直藏在云雾里,不露面。你不露面,我不走。小雨、中雨、阴天、风夹微雨,我就在这阴沉沉的天气中作油画。大地湿了就像衣裳湿了,色彩更浓重,树木更苍翠,白练更白。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星期,我天天冒雨写生,画面和调色板上积了水珠,便用嘴吹去。美丽的玉龙山下,湿漉漉的玉龙山下,都被捕入了我的油画中,我珍爱这些诞生于雨天的作品。我们的窝棚有一小窗,我就睡在窗口,随时观察窗外。一个夜晚,忽然月明天蓝,玉龙山露面了,通身洁白,彷佛苏珊出浴。我立即叫醒小杨,便冲出去就地展开笔墨写生,小杨搬出桌子,我说不用了。激动的心情恐类似作案犯的紧张。果然,只半个多小时,云层又卷走了一丝不挂的裸女,她再也没有露面。一面之缘,已属大幸……
──吴冠中
玉龙雪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下玉龙山局部
此幅作品在构图方式上并未选择延续传统水墨的完整性,山脉、水流的走向,以及其中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同样与中国传统水墨形成有趣的差异,相较传统水墨更为平铺的画面和层层迭加而上的山脉,吴冠中的新水墨所建立起的黑与白的对照,线与块的对照,以及动与静的对照,赋予作品强烈的空间深度以及视觉上的张力。这便是他所认为的美,“包含了对比、和谐、起伏、节律以及多样统一”。
左图:吴冠中《月下玉龙山》
右图:吴冠中《玉龙雪山》,北京保利拍卖春拍成交价:RMB34,,
《月下玉龙山》不单承载了吴冠中对玉龙雪山的敬畏与仰慕之情,也使看似不兼容的西方油彩与东方水墨因此跨越了传统与现代。
吴冠中武夷山村
设色纸本镜框
68×92cm
题识:1.七八年。2.春方同志存念,冠中,一九八○印文:荼、冠中写生、老吴作展览:1.“吴冠中画展”,深巷画廊,北京,年5月1日-6月30日。2.“艺冠中外——吴冠中艺术展”,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年7月。3.“风筝不断线——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保利艺术博物馆,三亚年2月3日-2月10日、香港年2月15日-3月1日、北京年3月16日-3月31日。4.「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年。出版:1.《深巷画廊——吴冠中画展》第35页,深巷画廊,年。2.《艺冠中外——吴冠中艺术展》第86-87页,百雅轩,山东省博物馆,年。3.《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来自全球华人珍藏》第60-6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年。来源:北京拍卖会年春季拍卖会Lot。
吴冠中在《武夷山村》中将中国福建的丹山怪石,以块面之塑造、空间之层次、及色彩之多变,构成无限丰富的「形式美」。寥寥可数的线条、几抹随性晕染的墨色,点缀似地绘上一片星星点点的村落,尽显武夷山之巍峨。画面构思非常巧妙,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山脚的村庄正是全图的点睛之笔。画面风格简洁流畅,极富艺术感染力,是吴冠中「银灰时期」的经典之作。
吴冠中北京雪
布面油画镜框
54×38cm
出版:《中国书画的收藏鉴定与投资学》第页,上海画报出版社,年1月。
《北京雪》描绘了吴冠中先生故居前什刹海的雪景,表现色彩与意境,取源于西方艺术精蕴;其树干枝桠则表现造型与精神,更多是中国艺术之追寻。以斑驳细碎的笔触点染出枝桠的粗糙质感,勾勒其曲折清奇、疏朗之形态。冬雪与寒枝,在中国诗词有独特的象征隐喻。
图文数据来源:北京保利拍卖
征集送拍、鉴赏交流、请私信投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