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歌词创作57年后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院中希望花开早”,读到这几句文字的时候,你一定会不由自主的在心中哼唱出曲调,这首歌就是《兰花草》。

虽然这首歌现在已经被街巷里垃圾车给糟践的不成样子,但是歌中朗朗上口的歌词,仍然为我们所铭记。

这首名为《兰花草》的著名民谣开始传唱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刘文正于-年发行单曲,并收录于《兰花草》专辑中。

刘文正《兰花草》音乐封面

歌曲面世之后,迅速在台湾走红,随之荣获香港龙虎榜榜首。

而此时,这首歌的歌词却已经诞生50多年,词的原作者,也已经去世多年。

《兰花草》的歌词来源于当代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希望》,年夏天胡适到西山游玩,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

20世纪20年代的胡适先生

原本是一次失望的等待,但是在胡适先生的笔下,却描绘出了于等待中期待美好的过程,虽然花没开,但是却等来了心中之花绽放的结果,文豪当年的信笔由之,无意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唱不衰的民谣。

正所谓人生如诗踏歌而行,前人那种豁达的心胸与境界,是后来的我们不能比拟的。

在所有关于《兰花草》来源的文章中,都不约而同的说是名为熊秉三的人送给胡适的兰花,却并不说明熊秉三到底是谁。

熊希龄

这里提到的熊秉三,就是著名的慈善家熊希龄。熊希龄(.7.23—.12.25),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

年,在北京香山静宜园成立香山慈幼院,以培育人才,送兰花给胡适的年,正是熊希龄在香山静心办教育的时间。

熊希龄和香山慈幼院学员合影

熊希龄当年创办的香山慈幼院,就是今天的立新学校。

年12月25日这位风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sczyj/41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