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黄宾虹(~),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国画大家、学者,中国山水画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习画始于4岁,黄父躬身捉其手腕,令画梅花枝干竹叶,满纸笔墨淋漓。黄父笑对亲友云:“此儿有悟性,可以习绘画。”
LOT黄宾虹渠河舟中小景设色纸本镜框
尺寸:31×38cm
年份:年作
款识:蜀游所见,渠河舟中小景。志廉先生属,丁亥八十四,宾虹。
钤印:黄宾虹
出版:1《.黄宾虹诞辰週年—虹叟书画集》P,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4月。
2.《播芳六合西泠印社中国名家书画精品展作品集》P67,第五辑,西泠印社出版社,年。
黄宾虹《渠河舟中小景》出版物
LOT黄宾虹黄山散花坞水墨纸本立轴
尺寸:74×34.5cm
年份:年作
款识:黄山散花坞诸峰,宾虹壬辰年八十又九。
钤印:黄宾虹、冰上鸿飞馆
年冬,黄宾虹白内障加剧,右目近乎失明,左目视力亦相当模煳。这种情况直到年6医院手术治疗后,才有所改善。在目疾严重的壬辰()年,89岁的老人仍然坚持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黄山散花坞》即是作于此时期,距他浑厚华滋的“黑宾虹”风格成熟已近十年。十年磨一剑,风格技法已臻化境。构图饱满,近景、中景、远景搭配得宜,主峰兀立、远山氤氲、近山平缓,山势树木掩映着山脚下行走的行人、溪边的房舍、房屋中对话的小人,间以小桥流水,既可观,亦可游。
此画之笔墨则是黄宾虹晚年艺术成熟期的典型风格。用笔苍劲老辣,房屋和树木线条极富篆籕气,皴法苍茫泼辣,焦墨浓墨澹墨水墨相融相破,既体现出树木的层次感和南方山林的雾气瀰漫景象,又以浓墨的走向堆叠出山势的雄浑。整体风格既有清初“四王”那种恢弘大气、华美精緻,又集中体现了晚清山水画墨法创变的巨大成就。
图注:黄宾虹与诸乐三等在飞来峰写生年
这些作品多简笔,全以焦墨出之,重点勾勒,笔迹恣纵,乍看之下,物形与笔墨可谓散、乱、无法,反复口味,又可见散中之不散,乱中之不乱,无法中之法。总之,近于儿童涂鸦,又有不觉然间的老到控制。这全是眼疾造成的吗?似乎不是,因为题款书法还保持着并不散乱的结体与行气,表明他的眼疾还没到全不能视物的地步。说它与眼疾有关,是因为白内障视物模煳,大大弱化了画家对物形与笔线的控制力,失去了原先相对精严的法度,所画也失去了原先的精到与细密,说它与眼疾无关,是画家借此放纵自己的手眼,追求了更自由更纵意的“解衣槃礡”状态,跃上了更高级的“得乎道、进乎技”的境界。
LOT黄宾虹蜀游山水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82cm
年份:年作
款识:曩游峨眉,信宿洗象池僧寺中。晨夕观其云烟出没,林壑幽深,楼阁峥嵘,磴道纡曲。尝悟李咸熙、范华原北宋诸大名画均师造化,非徒摹拟为工。余近嗜古名迹,颇多所见。兹以蜀游山水写之。维济先生属。戊子,宾虹年八十有五。
钤印:黄宾虹印、冰上鸿飞馆
鉴藏印:维济心赏、兰芳别墅珍藏
出版:1《.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61页,新加坡美术馆,年。
2.《朴存画集:纪念黄宾虹先生一百五十五周年诞辰》P82,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3.《先生归来—丁辅之和他的时代》P,西泠印社出版社,年。
展览:“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新加坡美术馆,年2月13日-4
月27日。
说明:上款人维济先生即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沉维济,斋名兰芳别墅。
黄宾虹《蜀游山水》出版物
黄宾虹自年北上至年南归杭州,十馀年间伏居燕市,致力绘事。初到北平时他曾撰文《说蝶》,以青虫化蝶叁眠叁起为喻将学画分为叁个时期,自言尚在第二时期,“因之汲汲孜孜,无日舍古画不观……每日趁早晨用粗麻纸练习笔力作草”。在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的工作亦让其有更多机会研究前贤古法,期间着述、作画不断,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相辅相成,总结出“五笔七墨”的成熟笔墨理论体系,绘事亦日益精进。
年,他在致友人的信中称“近悟于古蹟与游山写稿融会一片,自立面目,渐觉成就可期。”此幅《蜀游山水》中也题到:“尝悟李咸熙、范华原北宋诸大名画均师造化,非徒摹拟为工。余近嗜古名迹,颇多所见。兹以蜀游山水写之。”至此,他确立起自己屹立画史的黑、密、厚、重的基本山水面目,《蜀游山水》正作于年,尺幅尤为疏阔,为这一时期少见,笔墨穷极变化,呈现出浑厚华滋的韵味,堪称晚岁力作。
黄宾虹《蜀游山水》局部1
《蜀游山水》作于年,宾虹公时年八十五岁。这一年,黄宾虹告别了蛰居多年的北平,回到了西子湖畔的栖霞岭,每日临池作画,安享晚年平静的晚年生活。本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特殊的构图方式,一改黄宾虹常画的满山满水,此幅作品中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恰当的留白,所表现出的山岚云雾,最是值得称道。画面山峦层叠起伏,壮丽非凡。整幅画面取高远之势,近景坡岸平缓,楼阁矗立,树林繁密。石桥、茅亭临水而筑,一位白衣文士端坐亭中,客带小童缓缓而至;中景山势缓缓升起,山间杂树夭矫,层云瀰漫,数椽屋宇错落其间,间有树林映带左右;远山岧嶢耸立,宛若屏障。右上角题字也是值得瞩目的焦点,其书法结体取法北魏郑道昭,用笔沉稳凝重又不失点画灵动。此件作品长题72字,洋洋洒洒。前段记游,后端讲述画理画史。诚如王伯敏所评价的“风范气候,极妙参神”,尤其“八十岁以后,所画体韵遒举,兴会淋灕;浑厚华滋,卓跞前人”。
黄宾虹山水画中,于用墨之外,用色特别是绿色最为突出。据黄宾虹子女回忆母亲宋若婴曾言:母亲常协助宾虹先生作画。画中所用石绿,乃是以前清官员之朝珠,经宋夫人悉心研磨而得。朝珠坚硬,研磨起来,甚是费心费力,夫妇二人同心同德,由此可见一斑。
黄宾虹《蜀游山水》局部2
LOT黄宾虹虞山揽胜图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65×41cm
年份:年作
款识:虞山矗南峰,环带面湖水。揽胜时来游,好趁竹兜子。己丑八十六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印、冰上鸿飞馆
出版:1.《经典画库黄宾虹国画山水精品》P26,四川美术出版社,年。
2.《朴存画集:纪念黄宾虹先生一百五十五周年诞辰》P7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黄宾虹《虞山揽胜图》出版物
《虞山揽胜图》是黄宾虹己丑年即年所作,画中山石用笔浑厚,绵劲温润,随意随笔,层层皴加,既不见繁,也不显少,表现山体浑然为一。另外在墨法上用淡墨,山上树、草都用淡墨点染,气韵雅致清亮,具有鲜明的后期山水画特征。整幅画面浑厚华滋,气韵生动。画面为疏体水墨,林木扶疏,笔简意繁。远山如黛,中景矮山旁有茅亭一间,高士独坐,意境简远,明澈豁达。黄宾虹认为大家的笔法应该“寥寥无几……大名家绝无庸史之笔乱其中。”从这幅山水的“寥寥无几”的笔划中,我们看到一种行云流水又抑扬顿挫的笔线节律,一种纯化之极的笔墨韵味,那是“繁华落尽”后的真淳。
黄宾虹作画执笔满纸均为他的身体状态及文化修养的综合下的瞬间的表现。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变物博化中来。法备气至,气至则物华造化入画,自然在笔墨之中而跃博华现于纸上。
LOT黄宾虹山水四帧水墨纸本册页
尺寸:30×20.5cm×4
款识:1.减笔山水顿有千岩万壑之思,以少许胜多许法也,然较繁密为尤难,吾神往于李檀园而不能置已,虹叟。
2.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元人独到处,唐宋画未克臻此,虹叟。
3.横槎江上晚跳写,虹叟。
4.阳朔道中极有奇奥,为人跡所罕至,试一写之,天如先生近自漓江归,不知何以教我。宾虹。
钤印:黄宾虹(4次)
出版:《咸韶斋藏书画集》P-,上海书画出版社,年,9月。
说明:上款人为唐天如。唐天如,(-)字恩溥,广东新会人,少年举考廉,后为翰林苑国史馆总裁,历任广东高等学府教职,吴佩孚秘书长,精通医学,晚年移居香港行医,曾任香港红十字会会长。
黄宾虹《山水四帧》出版物
黄宾虹与广东顺德黄节(-)为挚交。年黄节至黄宾虹书信中有:“唐君函来,云承法见赐,深为感动”之语。唐君即唐天如,说明黄宾虹与唐天如相往来至少在年之前。唐天如,(-)字恩溥,广东新会人,少年举考廉,后为翰林苑国史馆总裁,歷任广东高等学府教职,吴佩孚秘书长,精通医学,晚年移居香港行医,曾任香港红十字会会长。
《黄宾虹年谱》中多处记述黄宾虹赠画唐天如。一九叁五年黄宾虹赴广西讲学,途经香港,唐与陈铭枢、黄般若等人一同随宾翁游览香港,可见二人过从颇深。
黄宾虹赠友之作,大多悉心绘制,此赠与唐天如法绘四帧尤为精妙超绝,格高韵古。每帧皆有题跋,第一跋:“减笔山水顿有千岩万壑之思,以少许胜多许法也,然较繁密为尤难,吾神往于李檀园而不能置已,虹叟”。宾翁论画每参古人,而以已作相验证,诚为身体力行者。“繁简”为论画重要范畴,两者为相互对比,互为依託的辩证关係。由繁及简乃是一种概括、昇华,而非浅薄空洞,所谓“绚烂之极,复归平澹”,以达空灵之境,其哲学源头当自老庄“夫虚静恬澹,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李檀园即李流芳(-)安徽歙县人,明代着名诗人,书画家。其山水画风格清新自然,不以繁密取胜。宾翁在阐释繁密之后说未能达到李流芳之以简胜之境界,实由尊古让贤所出自谦之语。细按此图寮寮数笔,已尽千岩万壑之状。以虚运实,空灵之中寓充实之美,达于极至,无以加复。
第二跋:“乾裂秋风,润含春雨,是元人独到处,唐宋画未克臻此,虹叟”。“乾裂秋风,润含春雨”亦为宾翁绘画所达到的极高审美境界。“乾”与“润”亦属于互相依存而又对立的审美范畴,于乾裂中见润泽,乃是矛盾之统一,即于屈铁枯藤之笔法中见生命力。元代为文人画之发端,故尤注重笔墨审美趣味。赵孟顺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体现出绘画中用笔的重要性,并倡导绘画笔法自书法而来。飞白乃枯笔所至,而于飞自中见润泽,做到枯而能润,于画境中臻于“乾裂秋风,润含春雨”之美。宾翁正是自元人探得此中消息,运用于创作中,并时有论述。
此四帧山水正是体现了宾翁以减胜繁,乾裂秋风,润含春雨的一种艺术境界,堪为宾翁山水画中神逸之品。最后一跋写道:“阳朔道中极有奇奥,为人迹所罕至,试一写之,天如先生近自灕江归,不知何以教我。宾虹。”由此可知此作四帧为研究宾翁生前交谊的证物,亦为该作艺术价值而外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感。此四帧山水正是展现了宾翁以减胜繁,乾裂秋风,润含春雨般的这种艺术境界,堪为宾翁山水画中神逸之品,且流传有序,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