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终身的画坛领袖沈周天眼新闻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1241.html

沈周    

沈周是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所谓领袖,是指他的学生或传承者众多,仅仅在著录上能查到的就有:文征明、张复、项承恩、盛时泰、吴麟、周用、雷里、陈铎、陈焕、陆文、喻希连、孙艾、宗周、谢时臣、陈天定、杜冀龙、朱南雍、李着、徐弘泽、张宏、沈豳、沈召、沈轸、沈丝、沈湄、沈颢、沈芦洲等。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个名单,无非想借此来说明吴门画派在当时画坛的阵营和势力是多么可观,进而可以想见沈周在当年的影响力之大。

沈周(年—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沈家世代居吴门(今苏州),其曾祖父乃王蒙之友,父亲恒吉,是杜琼的弟子,书画乃家学渊源。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布衣终身,隐逸于野的生活,成就了绘画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沈周工诗,从师陈宽。十五岁时,曾作一首百韵诗呈户部侍郎崔恭,崔恭看了大为激赏,誉为王勃复生。其友杨君谦曾说:“石田先生盖文章大家,其山水树石,特其余事耳,而世乃专以此称之,岂非冤哉?”认为石田以画掩其诗,诚为可惜。尽管沈周诗文声名显著,但对后世产生影响最大的,仍是他的绘画。

沈周绘画幼承家学,兼师杜琼。及长,则博取众长。工山水、花鸟,亦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他的山水画主要师法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的水墨路径,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而自成一家。所作山水画,除部分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沈周早年喜画小画,中年以后才画大幅绘画作品,画法愈趋严谨沉着,晚年则笔墨豪放,气势雄强,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对于元明以来的文人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沈周在绘画上的造诣,时人评价很高,认为“明代第一”,在开创吴门画派中确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明]沈周《庐山高图》,纸本,设色。纵.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沈周的书法对宋四家用力最勤,从初学沈度一脉而转向师法宋代典型的文人书法,将被元代和明初抛弃的宋人崇尚意趣的书法传统重新恢复起来,其中对黄庭坚尤为偏爱。据《明史》称:“字仿黄庭坚。”因此显得遒劲奇崛。沈周真正倾力于黄庭坚,则在成化二十年(年)前后,且越至晚年用力越深,几乎成为了黄庭坚的翻版。凭心而论,沈周的绘画成就,在明代中期是很难有人可与之比肩的,而书法,其弟子文征明和祝允明,成就均不在沈周之下。

沈周画名远播后,求画之人纷至沓来。据说,每天清晨,大门还未打开,求画之船已塞满了河道。他不论到什么地方,索画的人总是“履满户外”。其友刘邦彦曾有诗描述:“送纸敲门索画频,僧楼无处避红尘,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王鏊在《石田墓志铭》亦说:“近自京师,远至闽楚川广,无不购求其迹,以为珍玩,风流文翰,照映一时,其亦盛矣。”所以有时不及应付,就叫学生代笔。或者有人专仿其画为生,并取之索题,他也不在乎,笑而应之。因此,沈周传世的作品中,赝品甚多。

沈周雅好古物和书画收藏,据都穆《寓意编》及《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沈周家藏古人书画作品达一百六十余幅,沈周诗文集中所见黄筌《勘书画》、许道宁《关山密雪图》、王蒙《太白山图》等家藏名画尚不在著录之列。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原来也是沈家藏物,沈周甚是珍爱,后因故失去。为聊慰思念之苦,沈周凭借记忆力将长卷从头至尾地背临下来,并在上题曰:“大痴翁此段山水殆天造地设,平生不见多作,作辍凡三年始成,笔迹墨华当与巨然乱真,其自识亦甚惜。此卷尝为余所藏,因请题於人,遂为其子干没,其子後不能有,出以售人,余贫又不能为直以复之,徒系於思耳!即其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成化丁未中秋日,长洲沈周识。”

细察仿本与原作,总体来说与原作大致相仿,但局部结构也有改动,如在画卷尾部增加了一段山峦平岗树石,首尾相应,更显出江山无尽之感。最大的区别在于用笔和设色上,虽名曰仿本,笔墨与原本完全不同,纯属沈周自家面貌。故与其说是仿作,不如说沈周依据《富春山居图》卷的规模进行了再创作。沈周仿作此图时年60岁,这时期他的山水技艺十分娴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此卷正是沈氏创作高峰的标志性作品。

[明]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设色纸本。纵36.8厘米,横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此后,《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姚绶、董其昌、吴宽、文彭、周天球、谢凇洲诸家题跋后,辗转递藏,至民国时期则为曾担任过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所藏。“文革”时期徐家被抄家后,《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被故宫博物院以元人民币收进,“文革”后落实政策时,此画发还给徐家。年,这幅长卷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最后以万元被故宫博物馆收藏。

沈周一生好游历,曾多次到过杭州、嘉兴等地。成化二十年(年),因仰慕严子陵的高风,乘舟至钓台凭吊,并作诗记游。

《子陵垂钓》

一出聊全故旧私,急归自信海鸥姿。

中间亦有君臣谊,买菜侯生岂得知。

《题严子陵像》

闻道先生裹足时,曾无一语答相知。

后来亦有同衾者,再四能歌抱蔓诗。

《题钓图》

谁寄扁舟号隐沦,平沙浅濑入秋蘋。

钓竿却是功名具,渭水桐江古有人。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sczyj/490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