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周子荑)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阜平县44名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一首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质朴、空灵的歌声惊艳世界。
从太行山深处到冬奥会开幕式……44个孩子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月5日晚,这些孩子载誉而归。接下来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或许正如其中一位孩子家长对中国商报记者所言:“希望孩子能以参加这次盛会为契机,今后不断激励自己,走出大山,回报大山。”
演出前,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所住酒店排练。(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供图)
“你们是最棒的”
“这次去北京,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鸟巢,太壮观了,像摇篮一样孕育着希望。”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中的孩子陈昱龙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演出结束后,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参观北京天安门。(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供图)
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孩子分别来自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的八一学校、石猴小学、井沟小学、大岸底小学、马兰小学。2月5日晚间,孩子们回到了自己家中。2月7日上午,中国商报记者接通了陈昱龙的电话,谈到去北京的见闻,陈昱龙非常开心,“我看到了鸟巢和天安门,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以后还想去,最好还能去北京读书。”
对于自己在冬奥会现场的表演,陈昱龙表示很满意。“上台前还是很紧张,但上台后就不紧张了,就像平时练习一样。”
“表演前还是有点紧张,然后我就想些平时和同学们之间玩闹的片段,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有同样感受的还有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邸俊博。他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次去北京我看到了国家大剧院、鸟巢和天安门,收获满满。”
据了解,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此行在北京有30多天,克服了晕车、水土不服、训练艰苦、饮食不惯等诸多问题。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了下来?两个孩子都对中国商报记者提到,当地和北京的老师总和他们说“你们是最棒的”,正是老师们无微不至的照料和一句句暖心鼓励,让他们坚持到底。
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坐上回程大巴车。(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供图)
“孩子更懂事了”
孩子们回家是这两天阜平县城南庄镇最大的新闻。2月5日晚间,孩子们乘坐的大巴车到达西阜高速城南庄出口,这里悬挂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条幅。
而在阜平八一学校,孩子的家长们早已焦急等待孩子们归来,其中就有陈昱龙和邸俊博的家长。
县政府组织欢迎仪式,为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老师和孩子们献花。(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供图)
陈昱龙的家人接到孩子后合影留念。(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供图)
谈到孩子们回家的场景,两个孩子的妈妈很是激动。“太激动了,一个多月没见到孩子了,看到孩子下车的瞬间,想念、骄傲、自豪一股脑全涌了上来。当时很多亲戚和邻居也在场,他们一直夸赞我有这么优秀的孩子。”陈昱龙的妈妈王冬丽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邸俊博的家人接到孩子后合影留念。(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供图)
邸俊博的妈妈李芳也表示:“自从孩子走后,一直很想他,每天晚上都是凌晨两点后才入睡,虽然知道老师也会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但还是忍不住。看到他回来我真是太开心了,准备好好陪陪孩子。孩子回来后的变化也很大,懂事了很多,尤其纪律性增强了,这两天都按时起床、洗漱,还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可见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很是感动。”
王冬丽也有同样的感受,“孩子回家后变化很明显,不仅独立性增强了,还懂得礼貌用语,说话客客气气,感觉孩子学到了很多,也更懂事了。”
“希望孩子能走出大山”
从太行深山到冬奥舞台,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无疑为自己的人生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到未来的梦想,陈昱龙表示,想当一名音乐老师,像这次教他们的老师一样优秀,教大山里的孩子学习音乐。陈昱龙一直都很喜欢音乐,他最大的宝贝就是爸爸外出打工回来送给他的电子琴,“我都是从网上搜些简谱,然后自学唱歌和弹琴,这让我很开心”。邸俊博也有一个音乐梦,他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音乐家,创作歌曲让周围的人开心。
妈妈们对孩子更是期待满满。正如王冬丽所言,“希望此行能成为孩子人生中的一大亮点,激励他不断进步,最终走出大山、回报大山。”
阜平八一学校校长刘俊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孩子们在冬奥会开幕式上献唱《奥林匹克颂》,展现了农村少年儿童的自信风采,作为校长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此次经历想必孩子们也会终生难忘,能够走出大山、献唱世界,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非凡,这将成为他们后续人生路上的重要指引,激励他们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今后学校也会加强美育教育,使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阜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44名“山里娃”登上冬奥舞台深情献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惊艳了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自信风采,也折射出老区人民踏实奋进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