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末,随着华润医药完成对博雅生物的重组工作,博雅生物正式进入华润大家庭。欢欣鼓舞的背后,是紫玉兰项目组长达多个日夜的拼搏、坚持和不懈努力。
作为紫玉兰项目执行带头人,华润医药财务部副总经理杨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凭借着迎难而上的精神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杨昕带领项目组成员攻坚克难,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也在奋斗中体现了自我价值,实现了快速成长。
想
起而行之·想干事
干
华润医药收购博雅生物这一项目立项之时,投资团队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紫玉兰,然而这个项目却没有像紫玉兰一般怡人、淡雅,而是充满了艰难与阻力……
紫玉兰项目有多艰难?它创造了华润医药并购项目时间跨度最长、规模最大、涉及相关方最多、投入人员最多的四大记录。
博雅生物是上市公司,项目初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涉及相关方众多,其中随便一个问题都十分棘手,何况如此多的相关方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就连并购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都称“没见过如此艰难的案例”。
彼时,华润医药竞争对手众多,如何完美解决相关方的所有诉求,最终实现对博雅生物的财务并表?杨昕提出,项目交易结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项目组骨干成员,他靠着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信念,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与项目组成员一道,在项目推进中不断打磨交易结构,完成了项目交易方案的大部分设计,最终让华润医药揽博雅入怀。
能
迎难而上·能干事
干
项目推进的数百天里,杨昕和项目组成员的足迹踏遍了北京、深圳、抚州等地。回想起那些经历的日日夜夜,杨昕感慨良多,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场演绎了“润药72小时”的冲刺。
在历经艰险完成前期沟通谈判后,9月25日,博雅生物正式停牌。9月27日,华润集团正式通过了华润医药收购博雅生物的审批。
而这一天,离监管机构给出的最后时限9月30日仅剩下三天,三天内如不能完成签约,项目将被迫中止。
在回忆这3天的时间线时,杨昕坦言自己“脑内信息爆炸”。
项目组在险象环生中顶住了巨大压力,最终,华润医药收购博雅生物的系列协议于9月30日下午2点签署,而所有的公告文件也完成了提报工作,项目得以继续推进。
干
勇挑重担·干成事
成
虽然推进博雅生物项目拼劲十足、将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但谈到接下项目的机缘,杨昕坦言自己并不是主动请缨。
7月,项目组原执行带头人因故离开,项目组群龙无首,紫玉兰项目面临按下暂停键的风险。
在危急关头,杨昕成为了继续推进紫玉兰项目的不二人选。
“当时临危受命,我也是犹豫过几秒钟的。”杨昕说:“毕竟接过这个重任就意味着责任和压力,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不过,一想到自己是唯一全程跟进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程序的人,杨昕还是选择了接过重担。“脑海中闪过的是‘义不容辞’四个字——虽然前路未知,却也必须全力以赴。”
而正是凭着这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劲头,杨昕带领项目组迎难而上,全员无边界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路过关斩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终于让紫玉兰开出娇艳的花朵。
完成定增的那天,杨昕已经作为新投资项目组成员出差在外了,不过,他还是特意为此发了个朋友圈。“看到了很多恭喜我完成项目的留言,激动、开心、欣慰,多种情绪一瞬间迸发出来。”杨昕形容自己的感受“像做梦一样”。
杨昕说,当晚,他自己小酌几杯,而后如释重负地睡去,睡得又香又甜,第二天又同往日一样再次出发,“因为这一阶段完满落幕,意味着要投入新的征程。”
“工作之外的杨昕
也是一位温情的父亲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道德经》有言: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紫玉兰项目成功了,杨昕却功成不居。“紫玉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互相扶持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每当团队士气低落时,领导都会在关键问题上给予帮助,领导的坐镇,让项目组吃了定心丸。”在杨昕看来,项目组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心向一处,少一分计较,多一份担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也在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体现和成长。”
在紫玉兰项目中,杨昕以其行动践行了这种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也正因为他的功成不居,才更加得到了团队和同事们的认可与敬佩。
后记:玉兰花开紫玉兰项目成功后,杨昕偶然遇到了行业中的一些好朋友,对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深知收购博雅的不容易,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何以如此坚持?”
面对这个问题,杨昕的回答是:“也许是因为要做事的信念更强,所以我们化解所有难题的决心更坚定,才能坚持努力,直到项目真正成功的那一刻”。他说:“问题就像陡峭的高山,不走到山前,怎么知道没有路呢?”
杨昕及紫玉兰项目组出发的时候,也许并不知道要走多久,但从他们成为寻路之人的那一刻起,团队上下便凝聚了共识、坚定了信心、咬定了目标。协同作战攻坚,以抢的干劲、拼的姿态、冲的速度,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寻路之旅上,终见玉兰花开。
本文版权归「华润医药」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