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墨团中天地宽山水画创作之笔墨语言读

“墨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理论家石涛的题画文。他提出:“墨受于天,笔操于人”,意思是中国画的行笔和用墨都有其天性,也就是要求画家去灵活地掌握运用,才能发挥作用的,这是在山水画创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点。

上两个题目简介了“临摹、写生”,今天讨论最后一步,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的创作是画家运用自身的艺术手段通过形象来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的一种方法,它是画家个人艺术修养和品位的体现。有句话:“画如其人”,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前面我们提到临摹是“师古人”,写生是”师造化“,二者互为契合,相辅相成。在这个过程后,我们掌握和提高了表现自然,传情达意的能力,最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将”中得心源“情感表现出来,这样一幅山水画的作品就诞生了。

这里,有朋友会问,那么这个”心源”怎样去得呢?编者想起了恩师张志民(张大石头)先生的教诲,两个字“敬畏”!敬畏大自然,敬畏社会,敬畏人。原来这种敬畏之心不止是在寺庙、在家里的佛堂每天给观音菩萨上香敬佛时才有啊,朋友们!原来,当你眼里的人都是佛时,自己也就成了佛。看看张先生的作品,就会明白这是怎样的胸襟和境界。

画家对自然物象感受程度的深浅,于本人的情感倾向有关。张先生正是怀着这种敬畏之心,为保护生态,为山川呐喊!创作出了“北山系列”的作品,表现出一位艺术界的领导和领军人物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作者:张志民北山系列2

朋友们,这就是山水画的创作,这也称作是主题性创作。另一种是自由式创作。陆机在《文赋》中认为在艺术想象时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这就是说,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理的想象活动,突破了“象”的局限,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天地。

作者:张志民北山系列3

读恩师张先生的作品,生活中能找到他画的山吗?找不到。这是他心中意向的山川。近看作品墨团里有墨团,但墨里有线,这弯曲如铁的骨线,赋予作品以强烈的生命力,所以远观让人震撼不已,表现出来黑墨团中天地宽的境界。

总之,要创作出好的作品,需要我们平时在艺术修炼上的积累,尤其要加强形式笔墨语言的探索,不断加强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多研究传统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的各种表现形式,才能作出具有自己艺术语言的成熟的、精彩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wkzyj/330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