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文化越来越远的收藏圈玉见沈华

收藏是一个由兴趣引发的行为,绝不是短时间可以速效完成的补课洗脑过程。心不静者,难得遇到真正的“宝贝”。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经过二十来年的收藏诗词催化和繁衍,收藏界表面上来看越来越热闹红火了,内在里却越来越远离文化而去了。

原来尚有收藏价值藏品可觅的古玩市场,早已被假冒伪劣的各类赝品和新工艺品所替代,辨伪识真的眼力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沙里淘金的寻宝己成为不再的传说。

曾经风靡一时、如火如荼的大小拍卖公司,经历了萌芽、发展、兴旺到衰败的过程,在借用为欺诈提供保护的规则,炒作各种收藏品,赚得钵满盆满之后,迅速走向了声名狼藉、信誉扫地、溃不成军的死亡之路。

各地兴办的各类收藏品大展,也正在偃旗息鼓,一次比一次难筹难产,一场比一场不堪入目。真正赏心悦目的收藏精品,深居简出,一容难睹。大张旗鼓展示的多属同类藏品中的中低档藏品,目睹之后有鸡肋之感,令人叹息。

雨后春笋般的各种民间私人博物馆里,多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藏品的集散中心。更有相当一部分老板们重金打造的博物馆,简直就是假赝仿品的集大成之家,虽然有昧着良心或学术不通的伪专家作序写跋,唬人的集子为其张目,但终究掩盖不了真实的面目。

前几年,趁着贪腐成风的歪风,一度被吹上天,价格虚高的书画作品和工艺品,如今也随着贪腐风气的低迷而一落千丈,终于脱下了人为的虚假外套,逐步回到原来的实际地方。那些寡廉鲜耻的这家那家,纸帽子卸去后,只好暂时收场,回家歇息去了。

收藏圈子里,一向清高的藏家,玩弄着深藏在闺阁的真精少藏品,与书为伴,以写为乐,反复咀嚼着其中的滋味,自有一番胜利者的心情和文人雅士的感觉。如有三几个知音互相吹捧,如痴如醉,即更觉得自己是前承历代收藏大家风范,傲立当今世界的真正藏家了。

文化是收藏的灵魂。摆地摊、搞拍卖的不是收藏家,是以利润为目标的商人。财大气粗、目不识物的老板不是收藏家,是在藏品中找商机的投资者。比藏品价格和斗财富多寡的也不是收藏家,而是心无点墨、只有铜臭的土豪。当以文化知识为切蹉的风气推行开来的时候,才会看到收藏的新天地和新气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wkzyj/53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