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擅画山水、人物、牛,兼工书法,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入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的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阶段性,上世纪60年代初期,李可染开始超越对景创作,进入新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成熟的“李家山水”面貌。他自称进入了“采一炼十”的过程,在皴法、光的表现、构图和意境各方面创下了自己一套崭新的艺术语言。有学者认为“李氏中年已达巅峰”。
李可染是一位爱国者,他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从事抗日爱国宣传工作。在他心目中,江山就是祖国,他的山水画是“为祖国河山立传”。
年作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镜心设色纸本尺寸.5×cm成交价RMB ,,HKD ,,USD 26,,EUR 19,,拍卖时间-12-1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说明:李可染的《韶山》一画,所表现的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具体环境,要求在艺术表现上非常写实。连取景角度都难于改变,不像画黄山、画漓江,可以依据构思构图自由调度场景。画家把旧居一组房屋至于画面中间偏左下方部位,在葱茏的树木环抱下,以其明亮的色调突出成为画面视觉的中心。背后韶峰层叠,构成高山仰止的观赏效果。
年作延安颂镜心设色纸本尺寸45×92cm成交价RMB 16,,HKD 20,,USD 2,,EUR 1,,专场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一)拍卖时间-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说明:此幅《延安颂》将诸多绘画元素与艺术语言统一在盈盈画面中,而其恢弘气势却已溢出画面,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嗣的心间。作者将各具象征意义的宝塔山、黄河、长城、红太阳、松林、山脉等融汇成一幅美好河山的胜景,传达出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东方红,太阳升——祖国山川大地都披上了朝霞的红色光晕,宝塔山在最为近景处的山顶屹立,似灯塔般指引着方向;母亲河顺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流淌,隐约传出历史的车轮声;长城在蜿蜒中奋力前行,诉说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纵观李可染的山水作品,多以“黑”、“满”、“崛”、“涩”为特色。此幅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不由得让人想起令人过目难忘的《万山红遍》。同样是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红色题材,《万山红遍》浓烈激昂、酣畅淋漓,《延安颂》则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年作百万雄师过大江镜框设色纸本尺寸63.1×55cm成交价RMB 19,,HKD 23,,USD 2,,EUR 2,,拍卖时间-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会年春季拍卖会说明:这幅《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李可染于年创作的。以毛泽东的诗词为创作蓝本。在当时,画家以毛泽东诗词为创作题材极普遍,一则,毛泽东的诗词境界开阔,颇富美学意境,为当时知识阶层所欣赏;二则,五六十年代中国运动极多,以毛泽东诗词入画,政治上比较安全。这为苦难中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空间和精神寄托。在《百万雄师过大江》中,李可染于前景细描八艘帆船,把更多的帆影隐没在苍茫风雨之中。虎踞龙蟠的南京城遥遥在风雨硝烟中半露城楼。用水墨渲染的天色对比着泛黄的船只及淡红的旗帜,留白的部分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开天辟地出神入化
年开始的三年,堪称李可染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三年。这期间,李可染“采一炼十”,开辟出全新的山水天地;而“李家山”的范式也逐渐确立下来。这时期的作品,无不见证了一代大师在创作上的革新与突破,其中又以“万山红遍”系列最为典型。此次上拍的这张《万山红遍》,即囊括了李家山水范式所有重要特点。
其一,在技法上,积墨加积色,层层积染,塑造雄浑之势。虽然红为画面主调,但墨色依然是重要的背景和轮廓衬托。积墨山水完成之后,再蘸朱砂由浅至深地逐步点染。可染先生用朱砂如用墨,运用完全相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色、墨融合,浑然天成。只见朱砂略浅处,有墨色浮上;中间色调处,则墨色相融;最为明亮处,点以厚重朱砂。整个画面最终呈现出的色调效果颇有明代剔红、剔犀漆器的特点,极为庄重雄浑、古朴典雅。
年作井冈山镜心设色纸本尺寸×cm成交价RMB ,,HKD ,,USD 18,,EUR 13,,拍卖时间-05-1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说明:本幅《井冈山》直幅构图,阳光左照。近景处作笔直云松,松下画军民三组,红旗三面;中景约占画面五分之四,写瀑布飞流、苍翠叠嶂井冈群峰,沟壑纹理排列肃整;又于中景处留白以示氤氲云气,苍苍茫茫,并向右生发出远山。与画家稍早的数幅《井冈山》相较,本幅最大的特点是在中景处明显弱化了主峰与群峰的主次关系,群峰众星拱卫主峰的态势被以层叠堆垒的诸峰按远近关系依次层叠排布的方式取代。同时,近景虽于画面所占比例较小,却明显经过了悉心的拾掇,不仅注意以浓淡笔墨区分松树的前后关系,甚至松间点景的三组人物也十分精心的对其动态和空间排布作了处理。这样的处理不仅保持了画面的厚重感和体积感,景物的层次性和空间节奏也得到了加强。
*九牛图尺寸50.5×.5cm成交价RMB 24,,HKD 28,,USD 3,,EUR 2,,拍卖时间-05-2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中国嘉德年春季拍卖会
*甲子(年)作四季牧歌镜心设色纸本尺寸69×45cm×4成交价RMB 8,,HKD 10,,USD 1,,EUR ,拍卖时间-05-2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中国嘉德年春季拍卖会
其二,在构图上,呈现出李家山水中典型的“丰碑式构图”和“门板式构图”,又巧妙构成了“两度半空间”。传统山水画里,画面上下总会留出很大空白;然而李可染偏偏截掉了峰峦和坡脚,采用了不留余地的满幅构图。这样,就迫使观众的视线集中于山体,产生如同仰望纪念碑一般的震撼感。此外,可染先生还刻意减弱透视,强化了平面感:画面主景的七八层山几乎被压缩到同一个平面,像门板一样垂直地堵在观众面前。如此,通过丰碑式和门板式构图,山体造型的视觉冲击力被极大地强化,更凸显群山之气势撼人。
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平面感虽被刻意加强,但并非全平。一方面,近、中、远景的层次关系采用了类似浅浮雕的处理手法;另一方面,为营造“万山”之境界的幽深辽阔,李可染在画面左上角做足了深度的文章。“门板”在这里似乎开了一道窗,可以遥望见氤氲云气中直达天际的层层远山,并继续通向无限深邃悠长的空间。于是,通过这左上角约占全画五分之一的篇幅,传统山水画借以表现辽阔意境的“远”势得以保留,而又全然不妨碍门板式构图所强化的视觉冲击力。李可染把这种微妙的空间处理手法称为“两度半空间”,即以高远立势、以平远结境,使高大雄浑与深远幽邃合二为一。
其三,李可染早年山水画遵循传统,以留白为主、墨色为辅,又以淡墨为主、浓墨为辅。然而这种传统的山水画,黑白对比关系不强烈,整个画面大体上是灰调子,显得不够精神。近代以来,黄宾虹和林风眠两位大师曾分别以“夜山灵光”和引入西画低调高光之手法来尝试突破传统水墨的灰调;曾师从黄、林二师的可染先生,也从中受益匪浅。在前人的基础上,西画功底深厚的李可染又借鉴了素描的五度色阶:以纸张本身的明度为零,屋顶和树干为五,又将绝大部分画面统一在四至五的深色阶上;同时结合丰碑式的满幅构图,不留无谓之虚空,只把反射天光的瀑布、白墙等极小块区域留在零的明度上。从年起,沿着这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思路,李可染逐渐发展出一套结合了山水画之积墨法与西画之逆光法的艺术语言体系,实现了对传统水墨画黑白关系的“拓扑反转”。
*1237年作万山红遍镜心设色纸本尺寸×84cm成交价RMB ,,HKD ,,USD 43,,EUR 32,,拍卖时间-06-03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春季拍卖会
3871年作万山红遍镜心设色纸本尺寸×84cm成交价RMB ,,HKD ,,USD 43,,EUR 32,,专场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拍卖时间-06-03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春季拍卖会说明:《万山红遍》将李可染这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的边角几乎全被填满;浓重的墨、色连同其它中间色调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在挤之又挤、不能再挤之下才留出了飞瀑、白墙、云气等极其狭小的空白。恰恰是因为周围浓郁色彩的映衬,这些挤出来的白才显得愈发明亮夺目、摄人心魄;黄宾虹所说的“灵光如炬”,就正是此意。常有观众误以为李可染在这些“挤白”的地方使用了白色颜料,其实,这不过是可染大师所营造的视觉幻象罢了。这种对光暗的处理,使得画面顿时有了灵性,显得神采奕奕、如沐神辉。被“挤白”点亮的万山,在积墨、积色和“两度半空间”所营造出的气势与意境之上,更多了一层静穆而崇高的精神空间。祖国的壮阔河山,也由此在李可染的笔下被赋予了神圣而永恒的力量。
《万山红遍》完整地展现了一代大师举世无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境界;与此同时,它也无声地讲述着可染先生在动荡而光辉的二十世纪里,为中国画的继往开来进行过怎样艰苦卓绝的求索,为山水画的传承革新开辟了怎样超凡脱俗的天地。作为李可染大师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万山红遍》可谓当之无愧的旷世经典。
吾画扎根祖国大地,基于传统,发展于宏观世界。人谓吾画为国画印象派,吾不能然其说。早岁吾学过几年西画,对西方诸大家迄今仍尊崇,但吾转觉我国自为光辉文化体系,独特表现形式,学习外国首在借鉴丰富自己,若因此妄自菲薄而卑弃传统,吾深以为耻。
——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