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尤其是男孩子,更是活泼好动,静不下心去学习。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在家学习有效果,就更需要老师下一翻功夫了。
在学校的时候,有老师和同学,学生们大都能够自觉,而现在家里,老师只能遥控指挥,也没有了教室里面,全班同学都在学习的氛围,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是必然的。
那么怎样让学生们能够自觉学习,自己管好自己,是能否学好、学进去的关键。
一开始上网课的时候,家长们大都在家里,因为有家长的提醒和监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比较好。随着家长们逐渐地开始“复工”、上班,一些学生的学习就明显地掉队了,如作业不按时交、不交,老师布置的学习、听课任务敷衍了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不能只是像往日的正常上课一样,而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和学生交流。除了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的文化课之外,不应该荒废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美术、音乐课应该及时跟进,使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不那么单调和乏味。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发在群里,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全班学生的作品,可以很好地取长补短。
音乐老师可以每个星期学唱一两首歌,每个学生都录自己的视频,然后把自己最满意的视频发到群里,这样不就相当于开了一个音乐会吗?学生们会乐于参与的,因为有些胆小的学生,可以避免当众演唱的羞涩,所以演唱的效果也会好。再者,若是不满意,可以删了重录,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信心,也能让他们有更多的练习次数。其结果,要比正常上课的时候普遍唱得好。
像语文老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每个学生把自己读书的视频发在群里,大家互相评论。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大家可以反复听,这样避免了平时读书时,虽然某个学生读得好,但是只能去回忆他的声音,而不可能让他一遍一遍地朗读给大家听。
数学课,也可以进行在线口算比赛、图形制作比赛等。
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身边的资源优势——材料、网络等都比在学校要方便得多。网上报出的某个学校,让学生在家里模仿名画中的人物拍照,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总之,只要老师肯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利用资源,其实是有很多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若是老师被平时的思维和方法所禁锢,感到疫情之下的教育无所适从、无能为力,就失去了太多了。
俗话说: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当前的形式,作为老师必须积极地想办法,勇敢地打破惯性思维,开辟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势。这样也是某一种意义的“跟上时代步伐”!想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就必须付出切实的行动,甚至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