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十聊书画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告别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777827.html

如果问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在哪里,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山水画是写意的,西方风景画是写实的”,同时,大凡画画的人也都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画中画的是哪里啊?”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切中了中西绘画差异性的要点,而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间的不同了。而明了两者之间的异同,无疑对于我们欣赏画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山水画作为单独的画种正式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特点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画面追求装饰的效果,并且山水是作为人物陪衬而存在的。那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走向成熟,至五代、北宋,达到高峰。比如五代荆浩(约-?)表现太行山雄姿的《匡庐图》和北宋范宽(—)关中终南山气象的《溪山行旅图》都是代表中国山水画登峰造极艺术水平的作品,画中很清楚地表现出人的渺小与时人“站在世界之上看世界”的观照自然的方式。

顾恺之《洛神赋图》

荆浩《匡庐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起初西方风景画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14世纪意大利的绘画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有着同样的命运,即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从15世纪起,风景画终于脱离了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标志着其在艺术上达到了成熟,此类代表有鲁伊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房》、戈延的《乡村景色》等。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成为绘画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从发展到完善的过程。

鲁伊斯达尔《埃克河边的磨房》

戈延《乡村景色》

西莱斯《圣马丁运河的驳船》

那么,二者在美学思想和创作理念方面又有哪些不同呢?中国山水画诞生的东晋时期,道家玄学思想风靡四方,这种思想强调“重心略物”,即注重心理、心性的追求,对于客观的外物并没有太在意。因此这种思想就奠定了中国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重表现、轻再现”的美学观念的基础,它认为中国山水画家只有心中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所以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他艺术成就的高低。此外,庄子“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的思想打开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屏障,人开始与天地精神有了往来,这个美学基础是西方所不具备的。同时庄子“迁想妙得”的理念,主张把主观情感注射到客观物象当中去,使山水画获得了别样的美学意义。

西方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即有上帝的主导,需要人们去看、去听、去体味,也有义务去客观、准确、完美地表现这个存在,因为它是上帝创造的。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上帝在西方艺术家眼里是世界和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观点成为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并与中国重主观表现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创作理念上来看,中国山水画主张“得于心,应于手;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就是说,首先要心有所感,然后再去画。这里的“神”并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内心的情感主导。如郑板桥“胸有成竹”即是典型的例子,他画竹是“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的一个过程,有主观意绪,即“胸中竹”的消化过程。此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等理论,都表明中国艺术更注重内心感受的过程。而西方则是直接描绘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从“眼中物”到“手中物”,中间感悟的过程要少得多。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主张“天人合一”、“以形媚道”、“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中国艺术家认为,他们画的是一种总体的感受,而不是具体的一个景点,所以中国的山水画很难按图索骥,时间、地点都没有具体的指向;但西方的写实风景画却是可以的,甚至可以具体到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段。西方风景画还因更多地强调对景写生,所以西方艺术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笔下的大自然。西方艺术家追求最大限度地再现自然,虽然也有风格的不同,但最终目的是一样的。

色彩运用方面,山水画讲究“随类赋彩”,即物象的色彩是人赋予的,主观性很强;风景画讲究环境、光源、物象具体的色彩,更讲究真实再现,是客观的。山水画讲究意境,反映到画面上,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一种真实,有时更多强调主观的真实;而风景画更强调体积感和真实感,这个真实是客观的真实。

从造型特点上来说,山水画讲求笔墨的形式感、程式化,风景画则讲求具体环境具体表现;山水画讲求心灵感受,风景画讲求视觉感受;山水画讲求与现实保持距离,风景画讲求真实反映现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交流往来越来越频繁,相互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如现代山水画受到西方风景画的影响,开始注重色调的变换,以及时空氛围的塑造和对固有程式化表现的突破;同样,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愈加注重表现个人的“心象”,强调人的主体观照下对风景的心理感受,而不似以前那样真实的再现自然。

喻建十,年生,字九可。斎號不动容斎、小易簡樓。

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専業,留校任教。年赴日留學,年畢業於日本大阪教育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年底回國。

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創作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美術専業類教學指導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文聯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喻建十《乱流争迅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zyjjg/14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