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是当代国画绕不开的一个人,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诗书画印都精,乃是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
他擅画山水,是山水画一代宗师。他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驰纵百家,溯追唐、宋。其后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巴蜀,足迹达到半天下。
他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系统梳理和总结了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各种经验,在晚年总结出“五笔七墨”之说:称之为“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诸法。
黄宾虹晚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
意境清远而深邃,令观者动容,卓然成一代名匠。
我们学黄宾虹,就要先得理解黄宾虹!只用心读黄宾虹画论,不动手学习黄宾虹画的人,很难体会到黄宾虹山水的高妙。同样,一个只埋头练习黄宾虹山水,不用心研究黄宾虹画理的人,也很难学好黄宾虹的神髓。
我们在学习的时侯,要明白粗中有细,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做,才能领悟黄宾虹的山水画。我们读他的东西,其中富含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功底扎实。如笔法墨法章法之类。而在他的著述中,更多的是讲中国文化与中国画、人与自然与大美术的关系。他用书法解释绘画,用“化蝶”说明学画的历程,所以说,无论你是只知理不知画,还是只知画不知理,都很难准确表达黄宾虹山水画的内涵。
中国的文人画,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从繁就简,而黄宾虹的画,就有些大巧如工之象。
我们总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黄宾虹的画也是如此?但不可否认,我们今天对黄宾虹的研究,还远不能与他的成就相符。他积70年之创作经验指出:“国画艺术之粗精、高下,就在笔墨变化之中,既是笔笔分明,又能浑成一气。既然是浑成一气,又能分明见我,其中变化就透出造化的神奇来。”
事实上,真正能看懂黄宾虹的人少之又少。黄的画绝对不给人以美感,研究者都在大谈黄的笔墨,然有谁能知道黄在他的笔墨里追求表现的是什么呢?
哪怕画了几十年的人,都未必真的能清楚?我们中国人讲一个悟,画也是如此。
黄宾虹的画,就是悟中所得的一种妙境。想当年他的画,没有被大家 等现在,他的画被到的神坛,我们要学会领悟其内心,与状态,在谈他的笔墨与底线,以及笔墨里的中国画。”
“这样一来,规矩有了,法则有了,特征有了,中国画就和民族挂上钩了。他们的‘五笔七墨’也终于有了气象。
他70岁左右,绘画的风格面目才确认下来。这如一块金石璞玉,终于从山石之中开辟出他的样子。也为我们中国的画坛,炸响了一吊惊雷。
他变得完整了,笔墨也变得更有神韵。真到90岁前后,他还画了一些实验性的东西,那山水已达到挥洒自如的状态,傅雷评价当时山水画家,认为黄宾虹是最好的,其次才是齐白石,而对张大千则认为他江湖习气太多。
不得不说,这句话说得诛心而现实。
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宾虹的山水画,就是黑墨团中走出来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