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图/刘炳新
古人云:画作非是常规,画作非是世俗,为画家之作,画面自有超脱、雅逸之境。画家画画不能被先辈大家所束缚,应该在先贤建立的法度之上,建立自己之法。但是切记,可以超越先贤之法,但不可逾越中国画之规矩,应是竭尽全力呈现最好的中国画姿态。中国画的创作只有建立在中国画的文化属性所衍生的法度中才能呈现神韵趣旨。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画中有吐纳,有风雨卷舒,有四时之心才能获得天地之神韵。而这是源于何呢?很多人可能认为在于画家“笔墨”。要知,虽然画显于“笔墨”,画中之意也是由“笔墨”而出,但是,笔墨只是表面上的代表。就如策划与执行,一件事物的晚上貌似是执行人完成的,光芒也都照耀在执行人的身上,可是这件事完成的根本是建立在幕后的策划者。所以,对于中国画,“笔墨”只是执行的,真正的幕后,是画家的经年积累,所读之书,所走之路,红尘中的历练。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2“画有雅意,画有媚俗”然而雅意与媚俗的认知却各有不同,更是在雅意与媚俗中还因审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定义,就是这是“画的啥”。雅意与媚俗的认知,因人而异,俗与雅之分也是有多个分界线,有人认为这是雅,也有人认为这是俗,能分雅俗者,也就出现了多个争议点。但是有一点,就是认为此画是雅者少的,基本是审美有境界的,而认为此画为雅者多的,基本都是不知此美为美的群体。但是此话,此定义却也是最为不被认可的。所以何为雅,何为俗呢?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3社会发展自会出现各种的身份,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平等就是我们都是人,而其他的是没有平等而言的,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多彩的世界,虽然灰色时间比较长。对美的认识亦是一样,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中,在年龄的区别中,在不同的区域中等等都会营生不同的审美,所以自然就会产生对美的不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何为雅,何为俗”呢?(留下这个问号!给大家一个思考,希望能够起到一个启示的作用!谢谢!)
刘炳新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