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场63年为爱妻创作上千幅画像,大

当卡茨遇上艾达,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神话就这么诞生啦

简约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再加上大面积的平涂色块,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波普艺术家之一,亚历克斯·卡茨(AlexKatz)的作品风格看似扁平化,却总是能带给人过目不忘的视觉观感。只是没人能想到,这样一位蜚声国际的艺术大师,竟然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宠妻狂魔”。

自年相恋至今的63年间,卡茨先后为妻子艾达创作了多幅肖像,即使心上人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但是在卡茨的眼里,在他的作品中,妻子却永远都是那个最优雅、迷人的女性。

年,亚历克斯·卡茨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家庭中。虽然父母都是俄罗斯移民,但因为家境殷实,加之母亲又是个热爱诗歌的演员,所以卡茨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审美能力,长大成人后就开始热衷于创作纽约上层阶级的人物肖像,并由此结识了同样出身不俗的艾达。一见钟情的两个年轻人迅速坠入爱河,婚后艾达自然也就成了卡茨最适合的模特。

作为一名混血儿,艾达不仅完美地继承了母亲的温暖笑容,还拥有出生在亚洲的父亲的黑色眼睛。她总是穿着优雅的西装或是性感的泳衣,戴着当时最流行的墨镜,扎着漂亮头巾出席各种社交场合,无论是跳舞还是与人交谈,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迷人的气质。这些细节都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卡茨的笔下,观者甚至从艾达满是深情的眼神中,看出一对爱侣间的浓浓爱意与温情涌动。

尽管有着出色的艺术天赋和热情,但卡茨在最初成为职业画家时却并未得到主流艺术界的认可,其创作风格也和当时艺术市场的需求显得格格不入。一心想通过垂直或是水平的几何体系去展现平涂性具象绘画的他,被认为过于死板和缺少创作的激情,继续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艺术追求上不断受挫的同时,卡茨的选择也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在他们看来,绘画不过是一种打发时间的个人爱好,是能够帮助卡茨尽快融入上流社会的一种手段和渠道而已。想靠画着这个谋生,无异于胡闹。在劝阻未果的情况下,父母竟干脆切断了卡茨的一切经济来源,试图用这样的方式逼迫自己的儿子就范。

内外交困下的卡茨,不仅无名无利,还要过着看似没有尽头的潦倒日子。在他最为艰难的时候,正是妻子艾达的态度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当时她和我说,我必须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并全身心投入到其中。为了让我安心创作,她甚至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支持我的绘画事业。让我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人物画的时候,还能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是的,这就是艾达为我做过的事。”

上世纪60年代,卡茨就搬进了位于纽约的工作室和住宅,此后再也没有搬离过那里。因为工作室离家很远,妻子艾达只能天天带着做好的饭菜往返于家和卡茨的画室之间。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把一切看在眼里的卡茨也在心中默默发誓,等到自己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一定要为妻子办一场风风光光的个人画展,里面要挂满自己创作的艾达的画像。

相比于当时的主流创作风格而言,卡茨的“格格不入”之处就在于,他总是想要画出一种积极、正面的东西,一种能够让人舒服、赏心悦目的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无病呻吟和故作深沉。“你永远不可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但能够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就是最贴近永恒的方式。在我看来,当一个艺术家竭尽全力的时候,他就不需要为自己的作品进行任何辩解,因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会给出你想要的那个答案的。”

卡茨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尽管他在79岁的时候才真正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时间终究还是没有辜负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艺术家。

于是,艾达也终于迎来了卡茨兑现诺言的时刻。

年,卡茨在位于纽约的犹太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亚历克斯·卡茨画艾达”的个展,从名字就能想象到,里面展出的当然全是艾达的个人画像了。也正是借着这次展览,本该属于两个人的故事,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升华为当代艺术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且满是浪漫的味道。就像卡茨在面对媒体记者时所说的那样:“画她,是一辈子的事情。”

直到近几年来,卡茨的声望也变得越来越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著名画家之一,不仅作品售价飞升至七位数,还有一些直接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国立艺术博物馆和柏林国家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其独特而极具标签风格的画风也在世界画坛上独领风骚。

名利似乎并没有让卡茨有任何改变,他除了每天还是会照样坚持晨跑,和一天至少要作画7个小时以外,还是会几十年如一日地画着妻子艾达的画像。哪怕自己已是一个90多岁的老人。在他心中,对妻子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爱意,却始终没有丝毫变化。正如电影《怦然心动》里的那句台词:“有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只是浮云而已。”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联系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zyjjg/345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