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钟馗的名家非常多,大家画钟馗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绘画,主要还是有传统的寓意在其中,钟馗捉鬼保平安,这也是每一个绘画者都离不开的意思。
所以大师们笔下的钟馗都大同小异,画出来的钟馗也是每一个面露凶相。但溥儒(溥心畬)笔下的钟馗似乎画得不太一样,因为他画的钟馗充满着文人气,而且不输范曾笔下的钟馗画像。
倒也不是什么都拿来比,更何况他们俩都不是属于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人,怎么能拿溥心畬和范曾相比呢。其实严格来讲,我们通过对比作品会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这也是欣赏名家绘画的乐趣所在。
范曾的作品似乎有统一的绘画格式,而且金丝铁线的绘画方式独成一派。不过非议也不少,甚至有人形容范曾不是什么大师。但大师毕竟还是在北京圈里有地位的,所以范曾的钟馗画像也比较有意思,可以拿出来比较。
溥心畬的钟馗画不一样,溥心畬生来就喜欢画这一类的主题,溥先生笔下的钟馗属于“改良”款,这似乎与他的为人有直接的关系,虽然他笔下的钟馗也是捉拿小鬼的好手,但画得却是比较有乐趣。
溥心畬画的很多幅作品,大家仔细看,相信溥先生更多的就是祝大家安康,消灾积福的意思,保国泰民安的意思。他的绘画从画面上来看是表现得比较有趣,人物绘画更像是一位老者,既不是直接绘画驱鬼的主题,捉鬼的主题更找不到。但钟馗的形象在溥心畬的笔下却栩栩如生。
虽然看着不是那么的威严与豪气,但很多专业的研究者表示溥心畬笔下的钟馗形象比古人的更有意思,更符合咱们现代人的审美,并且他笔下的钟馗是散发出了文人气息的钟馗形象。
对比范曾笔下的钟馗,很明显溥心畬的更具有人文的变化性。体现了玩乐与乐趣的生活趣味性。
当然任伯年笔下的钟馗又是另外的一种味道,每一个人的绘画时代背景不同,绘画的主题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画钟馗不一定要凶,也不一定要够高大威猛,像溥心畬笔下的钟馗,就显得更有趣味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