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侃是孔祥熙和宋霭龄的大公子,此人一生风流成性。但是唯独有一个中年美妇让其拜倒在石榴裙下,不离不弃,这个女人就是白兰花。她特别能理解(或者说操纵)孔令侃,知道怎样逢迎。
她比孔令侃大十几岁,有着多年的生活阅历和交际经验,经常能为孔令侃出谋划策,并在孔令侃最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
这个白兰花可不简单,她是盛怀宣的儿媳妇,盛昇颐的妻子,那盛昇颐夫妇也是基督徒,每个礼拜都参加孔宋在西摩路宋家老宅的私家礼拜,听牧师讲福音。
盛昇颐的妻子虽已年近40,但保养得极好,看上去就像30岁左右一样,而且性格外向,极善辞令。只要她一来,满屋子就听她一个人在说话,而且她生得标致,皮肤极白,人称“白兰花”。
于是,盛昇颐夫妇就和孔令侃混熟了。尽管盛昇颐应该是孔令侃的大辈,但居然自跌身价,和孔令侃结拜兄弟。
孔令侃在香港上班时,吃住全在办公室搞定。盛昇颐一看机会来了,便请他到自己家中吃住。孔令侃很受用这种座上宾的礼遇和嫂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每次吃饭,嫂子亲陪,饭后又安置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午睡,而盛昇颐常常借故走开。熟女嫂子轻松地就把青春年少的孔公子搞定了,二人共宿共眠,如胶似漆,视盛昇颐为空气。
白兰花属于那种交际型的女人,她也清楚的知道和孔令侃的相遇,可能是她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否则,就可能永远呆在盛升颐那死气沉沉的家中。
孔令侃年轻英俊,充满了活力,而且前途无量。和孔令侃相比,盛升颐像是一具披着一层华丽外衣的僵尸。因此,她使出浑身解数,百般妩媚,赢得了孔令侃对她的好感和信任。
年秋的一个早晨,一艘美国公司的客轮在香港起锚了。在头等舱的房间里,孔令侃和“白兰花”相对而坐。茶几的花瓶上插着一束鲜艳的郁金香,空气中飘浮着温馨与甜蜜。
几天后,船行至马尼拉,孔令侃突然对同行的几个随从说,他要在马尼拉与“白兰花”结婚。孔令侃的这一举动令他的随从大吃一惊,他们都知道孔祥熙和宋蔼龄是坚决反对这一婚事的,他们原以为孔令侃叫“白兰花”来,只是为旅途枯燥解闷。
在马尼拉港,孔令侃打电报给宋蔼龄,通报了他的婚事。他早想好了,来个先斩后奏,生米煮成熟饭,同意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反正我们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
为了把婚礼办得像点样,他还事先托在马尼拉的朋友帮他在一个旅馆租了个房间(船在马尼拉停了两天),并请了一个牧师做他们的证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