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花”丛里的邓小岚
原创作者:霈岳
年邓小岚第一次来到河北阜平县,
要看看父母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看看生她养她的山村马兰。
可是她迷路了,
看着脚下的小路陷入茫然。
一位老大娘慢慢地走过来,
邓小岚急忙走上前问路搭讪。
“你是小岚?!”
大娘的脱口而出,
竟然让邓小岚泪流满面!
大娘是叫着她的“小名”啊,
50多岁的她既感到温暖又感到震撼!
她的父亲名叫邓拓,
曾经是晋察冀日报的社长总编。
她妈妈的名字叫丁一岚,
曾经是“陕北新华社广播电台的播音组组长”,
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部主任,
编辑部主任总编,
年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转播了开国大典。
妈妈年在阜平生下邓小岚,
“我是吃阜平老乡的奶长大的,”
她永远把阜平的父老乡亲怀念。
年清明节前,
她又一次来到阜平,
为烈士扫墓,
给烈士祭奠。
在扫墓的仪式上,
她看到马兰小学的孩子们整整齐齐地站在一边。
她走过去问,
“孩子们,
咱们唱个歌好吗?”
可孩子们躲躲闪闪。
“咱们唱一首《少先队队歌》?”
孩子们摇头,
“唱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
孩子们看着脚下咬着嘴唇默默无言。
“咱们唱《国歌》吧”,
她起了一个头,
孩子们嗫嗫嚅嚅唱得不全。
她指挥的双臂放下,
“当时我
感到非常的心酸!”
﹏
“没有音乐的童年是很苍白的,
我想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
为实现她的梦想,
邓小岚坚持了18年!
从年开始,
61岁的她义务教育音乐在北京和阜平县马兰小学之间往返。
年她发动兄弟姐妹捐款4万元,
把破旧的4间教室翻盖成7间,
从这一年开始,
她开始在同事和亲朋那里“募集”乐器,
钢琴电子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
一件件从北京运到马兰。
中心小学校长刘凯发现,
邓小岚的住处只有一个床板,
床板上一个薄薄的床垫,
床垫上铺着一块薄薄的褥子,
邓小岚却说,
“能睡觉就行,
和革命老前辈比是不是已经很甜?”
音乐使这里的大山不再寂寞,
琴声飞进了袅袅炊烟,
飞进了流水潺潺,
飞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使这里的孩子们“外向”不再腼腆。
马兰村村民席金海有三个女儿,
都让音乐“开了眼”。
他的三女儿席庆茹不仅是“马兰花合唱团”团员,
给一个曲谱,
她就用电子琴小提琴“拉上一段”!
年北京东奥会开幕式,
44名孩子组成的“马兰花合唱团”,
用希腊语合唱的《奥林匹克圣歌》把全世界惊艳!
邓小岚的梦想在天籁之音里实现!
……
刘凯校长把邓小岚去世的噩耗告诉了孩子,
孩子们哭成了一片,
这才刚刚几天?
从演练《奥林匹克圣歌》您就日夜和我们陪伴。
这才刚刚几天?
您那欣慰的眼神还在我们的心里面!
这才刚刚几天,
刚刚几天?!
﹏
“马兰花合唱团”合唱了《马兰童谣》,
太行山回响着孩子们深深地怀念,
在巍巍太行山里,
天籁之音送别
邓小岚。
02:39▲请观看视频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