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佛教艺术品被精心制作,用以激发人们内心对个体思维与行为的感知——特别是在许多佛教传统中,思考与感知是成佛之道上必须培养的美德之一。
本次北京永樂于「一念」古代佛像艺术专场荣幸呈现数十件精品佛教艺术造像,温润垂敛者有之,忿怒除执者亦有之,不同菩萨所独有的善意尊容尽数呈现,俯仰之间,万般自在,一念之间,天地皆宽。在当下世界中,爱和慈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來得珍贵,我们或许可以通过重温这些古老的智慧,以获得新的领悟。
LOT清康熙宫廷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5x.5cm
估价:3,,-4,,
题识:和硕庄亲王发心诚造
铃印:庄亲王宝
此幅应是第一位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命宫廷造办处绘制一系列佛教水陆画之一。博果铎乃清太宗皇太极孙儿、承泽裕亲王硕塞长子、康熙皇帝堂兄。此幅画面中心位置造像为毗卢遮那佛,汉译为大日如来,又毗卢遮那者光明遍照之义,谓之遍照如来。又云最高显广眼藏如来。华名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把毗卢遮那佛称作大日如来,作为最高的尊奉对象。他们认为大日如来是佛教所说理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
LOT(细节图)
在密宗的造像布局中,通常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尊,配以东方阿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号佛构成五方佛的组像,称之为金刚界的五智如来。画面描绘的毗卢遮那佛,顶饰螺发,肉髻高隆,宝珠顶严。面目丰腴,双目垂俯,相容和煦肃穆。宝缯飘带自然上扬,身着通肩式袈裟,左右肩分别覆搭衲衣边角。衣物文饰采用汉地写实技法,折迭曲复,质感较强,自然而流畅。
清关公像
题识:和硕庄亲王发心诚造
x92.6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清菩萨像
题识:和硕庄亲王发心诚造
年美国爱嘉福拍卖
成交价万人民币
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双手于胸前结毗卢印,佛像分为佛身、莲台座两部分,衲衣边缘刻画花纹,华丽而细密,温寂大度,生动自然,更能表现出其沧桑而庄严。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汉地造像常用的表现手法。身着双领式通肩大衣,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衣缘处刻画精美的缠枝莲花,画工精细。整体造像神态庄严肃穆,造型比例匀称,结构严谨合理,画面工艺细腻精湛,装饰娴熟精炼,画面尺寸如此高大,实属罕见,应为皇家寺院或大型寺庙所供奉,目前存世极少,而且多数在各大博物馆里,大部分是护法神像,此幅画作是极其重要的一张主尊画像,难得殊胜。
LOT1清乾隆御制缂丝南海观音纳寿图长卷
32×cm
估价:3,,-4,,
来源:伦敦古董商Jacqueline旧藏
“何人解得我这西来意,待中朝去拜扬喜起,那时节我仍蹈莲花芦叶归。”本幅缂丝长卷系由清宫皇帝和皇太后万寿圣诞承应剧目故事为粉本缂制而成。图中达摩领众罗汉尊奉释迦摩尼佛法谕,前往神州恭庆皇太后圣主(观音的化身)万寿圣诞。来到海滨,观音率善才、龙女、韦驮和龙王在南海迎候。
LOT1(细节图)
海面波涛汹涌,海族翻腾,空中云雾缭绕,龙王显真襄助,宏伟壮阔,气势磅礴。众罗汉神情各异,皆古貌苍颜,姿态闲散,广袖飘舞,手持法器,或立或坐或骑,潇洒自若。以香炉、手杖、布袋、莲花、芭蕉扇、太湖石等衬托其间,配以各样发式,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十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罗汉闲散不羁的鲜明气质和神韵。
罗汉称谓,由来已久,而作为崇拜对象的罗汉形像则出现较晚,一般认为是玄奘法师译出《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之后才被世人所供奉。罗汉的观念虽源于印度,但在印度并未形成罗汉信仰。宋代以后,汉地罗汉造像盛行,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表征。清代帝后笃信佛教,佛教类题材也广泛出现在宫廷用品之上。
缂丝是丝织品中最为耗时、最为极致的一种。且因能自由变换色彩,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种颜色,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采用缂丝法临摹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清代缂丝艺术品均采用缂、绘相结合,别具一格,创作出一批精巧工细的作品。这个时期,缂丝为皇室所垄断,大都由苏州进奉。整幅作品取景宽广,视野辽阔,气势庞大,人物众多,线条简洁流畅,设色丰富。缂丝工匠透过精湛的技术与艺术修养将织机运用的如同一支行云流水的画笔,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于水墨转动间将整件作品的气韵生动展现出来。与本件拍品相类似的文物,目前仅有一件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而纵观近几十年国内外拍卖市场的织绣品中,也罕有能与之媲美的,堪称清代缂丝画作中的极品、绝品!
LOT4清康熙宫廷漆金夹纻绿度母坐像
高度:32.8cm
估价:,-,
夹纻是古代传统雕塑艺术中水准最高的技艺,它采用麻布、漆等材料塑造佛像,首先是胎体坚固,不易受自然和人为损坏,再来是胎体轻薄,便于搬运抬举,故古代多用于“巡城”。至今在承德外八庙、北京雍和宫保存了不少夹纻造像珍品,如北京雍和宫的雍和宫殿十八罗汉像等。
本件度母像面相慈悲、沉静殊胜,头戴五叶宝冠,佩饰项链、璎珞,腰束长裙,左手于胸前施说法印,右手倚膝施与愿印,舒坐于莲台之上,右脚于莲座前踏一朵莲花;莲瓣饱满,对称均匀。度母两肩宽大,胸腔厚实挺拔,犹如蒙古族之壮硕体态,乃康熙时期典型风格。外髹金漆,漆纹自然,包浆厚重,时代风格鲜明突出,工艺考究,且品相保存完好,极为难得。
LOT清织锦堆绣仲敦巴唐卡
79x60cm
估价:,-,
参阅:年北京瀚海LOT
仲敦巴堆绣唐卡成交价万
仲敦巴(-),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大师晚年的入门弟子和法统传承人。仲敦巴出生于拉萨河谷堆龙地方,青年时从赛尊学习佛法。西元年,仲敦巴恭请阿底峡赴前藏地区弘扬佛法,一直随侍左右,得益很多,成为其教诫法要的第一传承人。西元年阿底峡在聂塘寺圆寂,仲敦巴主持悼念活动,建占玛神殿于聂塘寺侧,以供奉阿底峡的本尊度母像。西元年,他应邀赴热振地方传法,创建热振寺,以此为根本道场,弘传阿底峡所传教诫,形成噶当派。因其奉法唯谨,法嗣广衍,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颇有影响的人物。
LOT(细节图)
画面中仲敦巴长发披肩,波浪形的头发散于肩头,表现的是居士的形象,仲敦巴一生未曾出家,故其是俗家人形象。面容圆润,眉目清秀,神态清朗端庄。右手作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拈一茎莲花,莲花于肩头绽放。身着藏袍,全跏趺坐于铺着仁兽皮座垫之上。座前有香尊者,众供养童子。天界祥云之上有红色身阿弥陀佛和白色身的自在观音像。织工精湛,匠心独具,色块区域之间由轮廓线分隔,背光后面有书上嵌饰珊瑚,似花朵又似累累果实,妙蔓多姿。此唐卡与北京翰海年秋所拍出的一张仲敦巴唐卡相比,尺幅更大,色彩质朴素雅,人物形象慈祥传神。
LOT十六世纪铜鎏金嵌宝石大成就者
通高:15cm
佛高:11.4cm
估价:,-,
大成就者(梵文Mahasiddha)是专对以修习密法获得成就并对密法传播作出贡献的那些印度上师的称呼。由于身份特殊,又多惊世骇俗之举,他们身上往往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西藏一直将大成就者作为密教上师崇拜有加。根据西藏《八十四大成就者传》的记载,大成就者或不乏出身低微的渔夫、屠夫甚至小偷,也有一国之君或修行已有所成的异教徒。但他们都在从事同一项事业就是通过神秘的方式(瑜伽),采取与当时社会普遍道德相左的行为,在怪异的场所进行独特的瑜伽体验。他们并不仅仅是身怀绝技的高级瑜伽师,而是一群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佛教徒,是探索一切有情(除了人类以外,还包括一切有生命的存在)脱离生、老、病、死的在世之苦和无限轮回的永恒之苦的先驱和思想家。他们利用现世短暂的生命,追求永恒存在的精神,达到永恒快乐的彼岸,精神永存的家园,亦倍受世人追崇。
此造像面庞方阔,耳坠环璫,眉目狰狞,双目炯炯,眼角微耷。高鼻薄唇,法令线深凹,肩胸宽厚,肢体圆浑,结坐于莲花宝座上,莲花瓣饱满圆润,单层仰式莲座,时代特征鲜明。上身袒露,蓄胡须,披挂十字璎珞于胸前交叉,富有装饰性,四肢佩戴钏环,背光局部嵌宝石,工艺细腻传神。此像铜质细腻,金水饱满,造像写实,十分精彩。
LOT十四世纪金刚手唐卡
47.5x39cm
估价:,-,
在藏传佛教艺术史的习惯上,一般将唐卡的分期分为早期、过渡期、成熟期三个阶段,通常将15世纪及之前的唐卡作品视作早期,16世纪为过渡期,x17世纪及之后为成熟期。
长期以来在大陆的藏传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早期唐卡一直是非常稀缺的一个品种,这一方面是由于唐卡这种艺术品的载体大多是布帛这类易损有机物,另一方面就是唐卡作为一种宗教供奉品,通常在绘制完成后即会挂供在佛殿内使用,而佛殿内的油灯等会对唐卡造成比较严重的且不可逆的损伤,故而流传至今的16世纪之前的唐卡为数甚少且品相大多不佳。
LOT(细节图)
在藏传佛教艺术史的习惯上,一般将唐卡的分期分为早期、过渡期、成熟期三个阶段,通常将15世纪及之前的唐卡作品视作早期,16世纪为过渡期,17世纪及之后为成熟期。长期以来在大陆的藏传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早期唐卡一直是非常稀缺的一个品种,这一方面是由于唐卡这种艺术品的载体大多是布帛这类易损有机物,另一方面就是唐卡作为一种宗教供奉品,通常在绘制完成后即会挂供在佛殿内使用,而佛殿内的油灯等会对唐卡造成比较严重的且不可逆的损伤,故而流传至今的16世纪之前的唐卡为数甚少且品相大多不佳。
LOT明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53.5cm
估价:1,,-2,,
观音是印度梵语意译简称,全称“观世音”,又称“观自在”、“观世自在”、“光世音”,德号“圆通大士”。她是印度佛教中的著名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各大菩萨中,她以慈悲著称,是佛教慈悲的化身。千百年来,她以慈悲的功用受到了印度、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佛教信徒的广泛崇信,被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这尊像是明代中晚期汉地观音造像典型样式。观音头戴天冠,冠正面有化佛阿弥陀佛,头顶梳成高髻,高额宽面,五官端正。双肩横披天衣,胸前饰璎珞,下身着裙。结全跏趺坐于台座之上。双手于脐前结禅定印,身下是六角形莲池承托的仰莲座。整体造型完美,体量高大,工艺精湛,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