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十大画家传世名作欣赏

1.赵佶《瑞鹤图》

▲宋赵佶《瑞鹤图》

纵51.6厘米横.1厘米

《瑞鹤图》是宋徽宗的花鸟画名作,描绘的是政和二年上元节次夕,二十只仙鹤集于宣德门上空,飞旋翱翔、引吭高歌的场景。此作布局精巧、疏密有致,设色秾丽又不失典雅,是一幅展现作者高超技艺,表达作者对家国美好祝愿的稀世珍品。

2.李唐《万壑松风图》

▲宋李唐《万壑松风图》

纵.7厘米横.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松风图》被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也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三宝”之一。画中千岩万壑,峭壁飞瀑,大有雷霆万钧之势;长松清风,溪流云岚,又添飘逸灵动之趣。此图是李唐风格转捩期的关键作品,在宋代山水画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3.李公麟《五马图》

▲宋李公麟《五马图》

纵29.3厘米横.0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五马图》为五段人物鞍马画作拼合成卷,其中前四段有黄庭坚题跋,乃几无争议的李公麟真迹精品。第五段无跋文,笔法与前四段亦有差异,故而学界多认为其乃后人补绘。该卷经溥仪之手流散至日本后,近百年间踪迹成谜,年却突然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特展中现身,从而让世人得见“摄去神骏精魄”之李公麟笔墨的真实风貌。

4.李迪《枫鹰雉鸡图》

▲宋李迪《枫鹰雉鸡图》

纵.4厘米横.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枫鹰雉鸡图》是传世宋画中少见的全景花鸟画巨制。全图繁处极繁,简处极简,鹰与雉的神态、枝干的穿插、叶片的赋色,无不体现出画家高超的写生创作力。此作完成于宁宗庆元二年(年),有学者联系宋代的“画谏”传统,认为作品或有祈盼政治清明之意,从而在精妙的笔墨和精彩的情节之外,为其更添几许传奇色彩。

5.范宽《溪山行旅图》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纵.3厘米横.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行旅图》被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画中茂林杂树,蓊郁苍莽;飞瀑如线,倾泻而下;溪流激石,泠泠作响;商旅骡队,缓缓而来。通览画面,山势、水势、草木之势,团成一气;水声、风声、骡马人声,混为一响。此作整体气息沉雄高古、巍峨浑厚,静中有动,撼人心魄,堪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6.马远《踏歌图》

▲宋马远《踏歌图》

纵.5厘米横.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演者蹋地为节,连手而歌。《踏歌图》是表现南宋民众踏歌情境的画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画中四位老者手舞足蹈,或回首而歌,或击掌踏节,或脚步踉跄,饶有趣味。此作目前存有几处争议,如真伪问题、踏歌人的身份问题等,然专家一致认同此作展现了宋人祈祝丰年的喜庆气氛,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深深期盼。

7.夏珪《溪山清远图》

▲宋夏珪《溪山清远图》

纵46.5厘米横.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清远图》绘深山古寺、疾风远帆、高崖长桥与险峰幽谷之景,错落有致,富于节奏。该图无款,学界对其归属曾有争议。以铃木敬为代表的日本学者认为其乃明人仿本,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等专家则认为其“笔致犀利清润”,堪称夏珪存世的“第一杰作”。

8.郭熙《早春图》

▲宋郭熙《早春图》

纵厘米横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春图》被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图中所绘为北方初春之景,峰峦秀起,山泽晻霭,林木参差。中峰高耸入云,堂堂如众山之主;丛峰围抱左右,如“百辟奔走朝会”。画家将儒家君臣之礼、上下之分的等级观念融入山水画创作,气势磅礴、秩序井然。此作远望气势恢宏,近观纤毫不苟,表现了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渲染出画面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至今仍为山水画家所推崇。

9.梁楷《泼墨仙人图》

▲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纵48.7厘米横2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减笔”为画、泼墨成图的代表作。画中大笔饱墨,宣泄而下,连续用笔,形成枯湿浓淡之变,高妙地控墨幻化出幽清墨韵,极好展现了“画法始从梁楷变”的笔墨特色,也反映了梁楷嗜酒自乐、放浪形骸的性情,可谓名副其实的“画如其人”。

10.《四景山水图》

▲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纵41.0厘米横6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景山水图》绘临安(今浙江杭州)四时之景,温润秀美,情趣盎然,为南宋院体的典型风格。全卷构图精巧,落墨明快,四幅画皆采用“半边一角”的布景模式,水天一色,浩无涯涘。画作既展示了幽居山林水间的士大夫们闲适的生活,也饱含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不愧其“院人中绝品”之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wkzyj/490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