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来自河北保定阜平县山区的44名孩子,两次站上世界级舞台,无伴奏合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他们用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感动了无数观众。
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上,马兰花合唱团再次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图/新京报记者陶冉
“我见证了这质朴的声音如何从大山走上冬奥会的舞台,见证了这天籁般的歌声如何百炼成钢。”孩子们的出色表现也让北京崇文小学退休特级音乐教师付宝环激动不已。
从年到阜平县义务支教开始,五年来,每个月,她和其他老教师往返于北京和阜平,每次车程都长达6个小时。他们用一腔教育热情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也点燃了这些山村孩子们的音乐梦想。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成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年,教育部关工委启动“老校长下乡”工作,北京市是试点之一,将京郊密云、河北阜平两地确定为受援地,组织北京退休的老校长、特级教师到乡村中小学校助教。
特级音乐教师付宝环讲述冬奥幕后的故事。图/新京报记者刘洋
年秋,第一批“老校长下乡”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付宝环是其中的一员。在阜平,音乐教师匮乏、孩子音乐基础薄弱是付宝环面临的现实困难,彼时她绝不敢想,这群连“哆来咪”都不会的孩子有一天能站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放声高歌。
给孩子们讲解音乐知识,培养乡村音乐教师,联系北京的学校为阜平的孩子们捐赠图书、提供支持……付宝环和其他支教老教师们一起,努力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也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她欣喜的是,在乡村发展的同时,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也在慢慢转变,对素质教育和孩子的全面发展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