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每当听到这段旋律,相信十有八九的中国人,都会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因为再不躲,下一秒你就要“遭殃”了。
自洒水车在中国各地普及以来,这首《兰花草》都是它的固定BGM(背景音乐),几十年来,都未曾变过,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时至今日,都没有换首歌呢?难道不能换?
正式说原因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兰花草》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其实最早的时候,《兰花草》并不是一首歌,而是胡适先生的一首诗。年的夏天,胡适先生学成归国,临走前,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以寄托相思之情。
看着这盆可爱的兰花草,胡适内心涌起阵阵暖流,故而他不辞辛苦将兰花草带回中国,并种在中国的土地上,每每读书写作之余,就会看着它,期待它早点开花。然而令人失落的是,直到秋天,兰花草也没有开出花来,一次次的等待,换来了一次次的失望,于是胡适提笔,写下了一首名为《希望》的小诗: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望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一方面,表达自己希望兰花草早日盛开的情感;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希望自由主义思想的“花”,早日开遍全中国!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诗。
后来,陈贤德和张弼两人无意中看到了这首《希望》,甚是喜爱,于是对其进行了修改,并配上曲子,作出了《兰花草》这首歌,20世纪80年代火遍中国台湾的玉女歌手银霞(章家兴)有幸演唱了这首歌,一夜之间,《兰花草》传遍大江南北。
所以从历史角度上来看,中国的洒水车用《兰花草》作为背景音乐,非常合适,其实除了它以外,《东方红》、《十五的月亮》、《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也曾作为洒水车的背景音乐,不过到最后,还是《兰花草》“坚持”了下来,之所以多年来不换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每一辆洒水车在出厂时,就已经安装了固定的播放器,而播放器的芯片是“做死的”,拿不出来,一般只有1~2首歌,如果想换歌,成本实在太高,划不来。
第二点,歌曲版权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无论是听歌、看书、看电视,那都得花钱,洒水车没必要为了“赶时髦”去花这个钱。
第三点,中国百姓已经习惯了《兰花草》这首歌,每当听到它,我们下意识就会“躲起来”,就跟我们听到、的警报声一样,若是随便换歌,指不定会闹出啥“乌龙事件”,或是被喷一身水。这就是为啥多年以来,洒水车都不换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