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论坛十四helliphe

兰花,作为坚贞,高洁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历来为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吟诵描绘。在中国绘画中,它与梅、竹、菊被尊为「四君子」,并被推上「王者」的位置。

据传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因见山谷中香兰独秀,便对兰长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并鸣琴而歌之,颂扬兰花的美德;稍晚于孔子的越王勾践在兰渚(zhu)山大种兰花,而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兰如命,在他的诗篇中多次写到兰花。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zhu)臣而后贵之也。」「逐臣」即指屈原,可见人们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对兰花情有独钟。

兰花受人推崇,其根本原因在于兰香之高雅超过其他花卉,人们由此不以凡花俗草视之。据说,古人佩兰可以防臭洁身,而且还可以除陈避邪。《易系辞上》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毛诗》云:「芄(wan)兰之支,童子佩xi。」黄庭坚谈兰花,以「国香」二字释之,他说:「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子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花之香,贵在有「清香、幽香、远香」之美德。

所谓清者,“洗尽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悟真如。”

所谓幽者,“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所谓远者,“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xin)香。”

虽然三秋桂子,也能十里闻香,但兰花数朵却能馨香四远,实在惊人,这是兰花的神奇之功。因此,古人题画常以「幽香」、「香祖」或「馨香溢远」题之,即取兰花之香。

在中国美术史中,画兰的记载很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画兰的记载。如在《佩文斋书画谱》中提到晋明帝画《息徒兰圃》,但画中之兰圃很可能是人物的配景。《三希堂画宝》认为写意画兰始于唐代的殷仲宏(殷仲宏可能是殷仲容的误书)。两宋时画兰已相当普遍,文同、扬补之、赵孟坚、其弟赵孟奎等人都有画墨兰的记载或绘画遗留,明代徐渭(wei)有《摹文与可九畹孤芳之一》,其中的水墨《兰石图》就是文同画墨兰的例证。而从存世的作品和文字记载看,赵孟坚算得上是后世画墨兰的鼻祖。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等所画兰蕙均与赵孟坚的风格相近。赵孟坚之后,画兰的大家是郑思肖,他以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融入画兰之中而影响深远。另外,明代蓝瑛、清代石涛、郑板桥和吴昌硕等都是画兰高手,为后人学画兰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历代传世兰花绘画,以写意墨兰为主,但在宋人的画作中有多幅工笔兰花存世,如团扇《秋兰图》,明代仇英的《双沟兰花图》等也特色。

撰稿人:陈兆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ytzyj/95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