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罗小扇白兰花,清香何自遍人间,是不曾远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228/4318885.html

江浙一带,极具地方韵味的“zizihuo~balaihuo~!”就像是融入血液里的魔咒,在六月的梅雨里响起,一直持续到夏日,只不过栀子花已过了花期,而小而清雅的白兰花,却逐渐成了独宠。

作为“夏日三百”之一,显然白兰花更容易获得卖花者和买花者的青睐。

每当车水马龙的路口,在红灯等待的间隙,总有一些遮掩严实的人灵活地穿梭在车辆其间。不说话、不打扰,就是会在你看着他(她)、他(她)着你的时候,“啪”地给你塞一张小卡片,那气势往往和交警不差什么,差别在于,被惊吓了一跳之后,对交警只能忍,对发小广告的可以无视甚至怼几句……

但是,到了夏日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到了白兰花开放的季节,发小广告的变身成了卖花使者,同样的行为,却因为手中拿的是一把白兰花,而显得柔和而浪漫起来。

卖花的阿婆开始用上了扫一扫

坐在车内的人,即使依然会无动于衷,但也会包容许多,因为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飘来了就留在了鼻尖以及心里……

此情此景,必然是宋代施宜生的《含笑花》才能描摹一二:

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和气自心和。褰帷跛客相迎处,射雉春风得意时。

对,就是这“满堂和气自心和”的瞬间,是白兰花“百步清香”的神奇治愈,多少“路怒族”的无限怒气,在这一刻化作绕指柔,瞬间的时光静止,大概就是如此吧。

当然,记忆中的旧时风物,如今,偶尔会在地铁口才能遇见,挎着篮子的老妇人,恬静地守着,间或喊几句“买/卖白(念be音)兰花咧——”悠长而富有韵律,带着美声唱法特有的假音,和白兰花一样醒脑而魔性,其实一直以来,江浙诸地的方言里,都不太分得清买和卖,但这不影响任何生意的成败,好像卖白兰花的人,也不太在乎生意本身,只要能把花香几朵带来人间,就是算是功德圆满。

老妇人们最引人注目的是,往往,别一朵白兰在鬓间,或者用回形针穿了,别在衣领间,兀自就平添了几分雅与韵。

也许,情人周之琦的《玲珑玉》中的“晚香冷,伴清吟,深巷卖花”就是如此。

于是,这种从古典中走来的传统震撼,就会当即引得一些时髦的姑娘们停下匆匆的步伐,买上一两个白兰花手环,套在腕间,风情万种,却又清丽无双……而所费的价格简直低廉地可怕。

于是,唐代的武平一(据说是武则天的族孙)在《杂曲歌辞·妾薄命》中所描述的:

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就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定格在此间的路边街头,绽放出万般美好。

如果,有什么花不以美艳著称,而能让人见之忘俗的,白兰花应该是当之无愧。

若论颜值和花型,白兰花顶多算是小家碧玉,主要是以白色和黄角兰之米黄为主,但细细长长的花瓣,带自带婉转与风流,因为纯粹,没有姹紫嫣红的媚俗,却香得令人好像置身于别处,清香溢远而又流芳人间。

正如南宋王镃所写的那首的著名的《白兰》诗所说的:

楚客曾因葬水中,骨寒化出玉玲珑。生时不饮香魂醒,难着春风半点红。

这位“月洞先生”曾在宋亡后隐居了起来,颇有身处乱世洁身自好的风骨,在他的诗中也可寻得端倪。诗中的楚客,自然是家国情怀象征的屈原,而这被比作“白玲珑”的白兰花,就是由屈原所化,可见诗人对白兰花品格评价之高了。

借物喻物,自然是诗人常用的手法,南朝(宋)鲍照《中兴歌》之四中有:“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唐代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中曰:“照曜临初日,玲珑滴晚澌。”。都是以玲珑形容日光下的绫罗绸缎和雪色,无不是莹白清辉、冰清玉洁的模样。

“月洞先生”这首白兰诗中最出彩的当属“生时不饮香魂醒,难着春风半点红”,既是在说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也是在说白兰花的纯洁和纯粹。创造了“香草美人”的屈大夫,最后以铮铮铁骨情愿化作玲珑如玉又绕指柔长的白兰花。先生是白兰,白兰敬先生,诗人也借此表明心志,不媚俗、不妥协。

自从南宋的词人姚云文写了名为《玲珑玉》的自度曲,玲珑玉也就正式成为了一个词牌名,而玲珑常来比作梅花或雪,但是将玲珑或玲珑玉当做白兰花的,也不曾少见。

清朝诗人朱廷钟写了一首《满庭芳·玉兰》: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称水晶帘映。云母屏依。绰约露含日滉,冰轮转、环佩参差。问琼英。返魂何处。清梦绕瑶池。

开篇便是“刻玉玲珑,吹兰芬芳”,极为传神,似乎随着耳边拂过的风,就闻到了白兰花特有的香,而柔弱的花儿也有了玉石的坚韧。

似乎,玲珑玉就成了白兰花的别称,同是清代的郭则沄也有一首《玲珑玉·撷白兰花供晶盘中,倚此赏之》:

瑶佩双垂,记兰舫、小醉枫桥。盈盈玉瘦,倚风更为谁娇。笑问生来瘴海,恁珠娘丰格,别样苗条。轻抛。偏撩人、兜上酒潮。最是芳心卷碧,便罗襟熏透,无那凉宵。错伴晶盘,倩留香、浅亚深凹。容易冰肌愁损,祗偷妒、花田倩影,惯傍云翘。化身误倚湘弦,幽怨未销。

一时间,分不清到底是赏花还是赏人。

不过,玲珑玉到底还是含蓄了点,不直接,因此大家写小花,就显得格外地打动人心。宋代杨万里的《白兰花》,写出了量身定制的一见倾心:

熏风破晓碧莲苔,花意犹低白玉颜。一粲不曾容易发,清香何自遍人间。

一下子就变得意境开阔起来,如此白兰,在熏风破晓的那一刻,是掩藏在碧绿叶丛之间的白玉颜色,更是点缀其中的浓浓花意。从来,花不以大小论英雄,能让清香满溢人间的,又岂是凡品和俗物呢?

所以,当你我在街头再次邂逅白兰花儿,请勿要视之为等闲,只需静享这夏日邂逅的小时光,即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zyjjg/381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