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31日,74岁的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浑身插满管子,在众人的搀扶下,艰难地挪动鼠标工作。但还是体力不支陷入昏迷。弥留之际,他用颤抖地叮嘱老伴:“死后…将我葬在马兰…”马兰,是在哪里?林俊德又是谁?他为何对马兰有这么深的执念?
林俊德,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将军,隐姓埋名52年,投入中国的核试验。而他口中的马兰,在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个地方。可它却真实存在,就在中国的核试验基地,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
时光倒回到年,年仅26岁的林俊德从浙大机械系毕业,进入国防科委下属的研究所工作。报道第二天,就被派去参与核试验工作。那时的林俊德并不知道,往后余生,他都要与核试验,相伴为生。
可说要进行核试验,又岂是那么容易?苏联撤走专家,西方列强闭门造车,所有的一切,中国只能从头开始。
靠着少数资料和公开刊物的文章,林俊德埋头研究。终于,年10月16日,罗布泊一声巨响,壮观的蘑菇云升起,众人相拥而庆。林俊德却没有欢呼,义无反顾冒死冲进烟云,搜索记录爆炸数据。
一切数据尘埃落定后,他才敢肯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然而,年只是一个起点,往后的32年中,林俊德参与了中国45次核试验,从不缺席。
现在人们都流行每年立flag,对于林俊德而言,他一生就立了一个flag,那就是核试验。他曾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他没有食言,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他还在为之努力。5月29日,也就是去世前两天,他不顾医生的反对,坐在病房里,颤抖地挪动着鼠标
在他地电脑里,有着几万个文件,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技术,事关学生的毕业论文,他放心不下,他必须争分夺秒。
到5月31日,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虚弱地对女儿说:“C盘我做完了。“可没过几分钟,他的一句”眼镜在哪儿呢?“
众人掩面开始哭泣,因为眼镜就戴在林老的头上,可他已经渐渐看不清东西了。最后林老支撑不住,要求躺下,这一躺,就再也没能起来。他太累了,实在太累了。
人们总说,一生只爱一个人足矣。对于林老来说,择一事而终一生,此生无憾。在那大漠深处,在那烽烟马兰,古时军队在那上场杀敌保卫边疆。而如今,像林俊德一样的科学家们,用智殉国铸就中国的铜墙铁壁。
凡人身躯比肩神明,隐姓埋名却干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们不该默默无闻,也不该被遗忘。
如今,我们记住了林俊德,也记住了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