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再绽放,这朵马兰花为何花开不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xwdt/

“马兰花,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儿在说话,

请你现在就开花……”

大年初四、初五两天,熟悉的童谣在马兰花剧场响起,新版经典儿童剧《马兰花》连演四场,为孩子们的虎年新春增添一抹亮色,更为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成立75周年献上第一份贺礼。

《马兰花》海报

自年首演,到年复排,直至今日,儿童剧《马兰花》见证了中福会儿艺的整个发展历程,陪伴了几代观众成长,更绽放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成为全球儿童共同喜爱的优秀儿童剧。

一朵“马兰花”,

缘何花开不败?

于观众

百看不厌

因为春节的关系,也因为剧目本身的经典,昨天两场演出,马兰花剧场里座无虚席,不仅有满怀期待的孩子们,也有不少家长。

中福会儿艺院长蔡金萍解释:

像《马兰花》这样的经典大戏,最适合合家欢的春节。对孩子们来说,第一次看,这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好戏;对家长来说,小时候看过,现在带着孩子再看,有一种别样的‘忆童年’的情怀。

的确,《马兰花》演出现场,前来“二刷”甚至“N刷”的观众尤其多。

初三学生张响也是其中之一。5年前,中福会儿艺70周年的《马兰花》演出,她就来看过一次。

“当时我还在念小学。”张响说,“至今我还对一些情节印象深刻,比如老猫要去抓小兰,我当时急坏了。”

此次,听闻《马兰花》为迎接中福会儿艺75周年再上演,她便决定前来“二刷”。

年长了5岁,再看这部戏,张响依然被紧凑的剧情深深吸引,还有了满满的新收获,“小时候只知道剧里说‘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要投机取巧’,但并不理解是为什么。通过自己5年来在学习、生活中的实践,如今,我才真正切身体会到,靠自己双手创造的成果,才有意义、有价值。”

此外,热爱各类戏剧的张响,还注意到儿童剧场独特的观演氛围,“小观众的表达都很直接,难过了会放声哭,开心了会放声笑,观众反应和演员表演结合起来,让这场演出更具感染力。看到前面的小男孩急着想去抓老猫,我也好像看见了5年前的自己。”

要吸引当代青少年,经典也须与时俱进。

年复排时导演刘安古便对剧本进行了不少修改,近几年的演出更是边演边改:“考虑到观众是小朋友,我们压缩了剧本,去掉了一部分开头的背景介绍,将时长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另外,对于反派角色老猫、大兰的剧情,我们也做出一些调整,在传承原版真善美主题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加适应当下审美,更易于小朋友接受的改编。”

刘安古

于演员

修炼表演

对观众,《马兰花》是珍贵的童年记忆;对剧院,这部剧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中福会儿艺首任院长任德耀的成名作,是新中国儿童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也是被国外翻译版本最多的中国儿童剧。

“从年首演至今,《马兰花》的演员已经换了五六代了。”蔡金萍介绍,“几乎剧院里的所有演员,都曾经参演过这部戏。”

蔡金萍

复排版《马兰花》的导演刘安古,也是第一任“马郎”的扮演者。

刘安古回忆起当年出演“马郎”的日子:“那时候,我不爱演‘马郎’,因为这个角色贯穿始终,又不像大兰、老猫这些角色心理活动、剧情转折比较丰富,所以对演员的台词、肢体语言功底要求很高,特别难演好。不过也多亏了这个角色,让我迅速成长。”

刘安古在电影《马兰花》中饰演的马郎

从演员转为导演,他考虑的不仅仅是剧目传承,更要培养新生代的儿童剧演员,“创作过程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花在指导演员表演上了。”

昨天舞台上,从刘安古手中接过“马郎”一角的,是青年演员时佳。

年复排版首演时,刘安古与时佳的合影胡晓芒

坐在台下观演的初代“马郎”,对于台上这位新“马郎”的表演也给予肯定:“年复排版首演的时候,时佳的表演还比较稚嫩,经过这几年在《马兰花》剧组,以及其他剧组的磨炼,他的演技也有了显著提升。这回再登台演‘马郎’,更加游刃有余,进步相当明显。”

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一代又一代优秀儿童剧创作者的涌现,为儿童剧经典提供了发展传承的肥沃土壤,终让这朵“马兰花”花开不败。

据悉,《马兰花》之后,马兰花剧场还将上演《皇帝的新衣》、萌宠王国之《逃家小兔》《奔跑吧!小象》《巴黎圣母院》,陪伴孩子们一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旭颖

编辑:幽平

图片:胡晓芒摄中福会儿艺供图

新民晚报文化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zyjjg/532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