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宾虹的《黄山汤口》拿下3.45亿元的高价时,消息几乎传遍了整个书画收藏圈,很多圈内的朋友或许依然对这样一件不是那么“漂亮”的作品,以这样的高价成交而心存不解。本文并不是讨论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而是探讨造就黄宾虹高水平艺术造诣背后的原因——以书入画,以书法为绘画铸基。
黄宾虹《黄山汤口》网络图片
黄宾虹网络图片
简单地说,他如何写字就如何作画,最根本的要点在于书写性而非刻画描摹。很多朋友都知道,黄氏擅长行书、草书,这些都散见于他的信札和绘画题跋中。但在笔者看来,他的篆书是成就最高的,不仅是对他个人而言,即使是放眼整个近现代书法界,黄宾虹的篆书也是卓然兀立的。它兼有吴昌硕篆书的浑厚,有齐白石篆书的奇趣,但齐白石强调的是笔情墨趣,而黄氏更注重斑驳的金石趣,更为难得的是这种金石趣绝不造作,是自然状态下的书写。
黄宾虹章草网络图片
黄宾虹行书网络图片
他的艺术是“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自信,因此如果以俗世的审美眼光来看并不端庄秀美。黄宾虹的篆书目前的价位仅仅是绘画的五分之一,而行草书甚至更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在古代书画部分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一件沈周的书法手卷可以和绘画立轴相媲美,一件宋代的书法和一件宋代的绘画,价位几乎是等量齐观的。书画大家普遍书法的价格可能只相当于绘画的十分之一,比如绘画几百万元,书法只能到几十万元。
黄宾虹《金文七言联》北京诚轩春拍拍品
黄宾虹《金文七言联》上海明轩春拍拍品
黄宾虹绘画网络图片
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等四位大家的书法只应该略低于绘画的价格,而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陆俨少、溥心畬等一线或准一线大家的书法价格为书画的五分之一左右。黄氏的篆书一般在大几十万元到一百万元左右,内容以金文为主,而非我们所熟知的小篆,下表中所列的作品名称为拍卖公司所标注,并不够严谨,“篆书”其实是个泛称。
黄宾虹篆书网络图片
黄宾虹篆书网络图片
黄宾虹篆书作品拍卖成交额前十位
黄宾虹的篆书绝大部分都是金文。需要藏家朋友特别注意的是,市场上他的立轴对联多数都是有上款人的,大字为金文,两侧的小字为行书释文,单条的宽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长度不超过厘米,这几乎已经成为黄氏篆书的定式。从下表中也可以看到,近三、四年黄宾虹篆书的价格一直保持一个比较高的价位,并且数量稀少,从长远来考量收藏潜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