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大卫·霍克尼吗?
作为在世的、艺术品拍卖最高价记录(6.26亿)的保持者,他在艺术界的重量级是按“吨”计算的。(玩笑,很重要的意思)
你听说过木木美术馆吗?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私人美术馆(年成立),木木推动了当代艺术在公众中的普及与传播。创始人林瀚、雷宛萤(晚晚)夫妇,也是行业内非常有名的收藏家和艺术策展人。特别是晚晚,曾经是红极一时的“豆瓣女神”。
你去过北京隆福寺吗?
隆福寺距离故宫的直线距离只有三公里,建于明朝景泰三年(年)。周边有中国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历史和文化氛围浓厚。
你听说过青山周平吗?
一位日本青年设计师,以挑战狭小空间和改造历史建筑走红中国。
他设计的居家室内空间注重细节,利用率高;商业空间同时结合了文化和历史,设计风格安静、平和、内敛。
以上这些重磅要素在今年秋天融合到了一起,变成了皇城根下的木木艺术社区,以及它启幕时的这场非常重量级的艺术展——
《大水花》
看点:中国首个大型个展,原作数量+
这一次的展,由木木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联合主办,大卫·霍克尼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余件作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展出作品不仅有知名的《大水花》、《我的父母》等,还有早期很多版画、拼贴画、素描,以及后期融合了摄影和数字技术的作品。
△《大水花》。大卫·霍克尼。本次展览同名作品,泰特美术馆馆藏
展馆很大,我们跟随本次展览的几个单元重点介绍一些作品。作品单元介绍来自木木艺术社区。
“散点透视”的工作室
进入展馆的的第一件作品是《在工作室中,年12月》,足足有一面墙那么大!
这是一组全景摄影作品,艺术家站在他位于洛杉矶的工作室中央,四周是他的艺术作品。
这件作品以俯视的角度记录了工作室的全景,大卫·霍克尼采用了数码拼接的方式,创作了一幅由余张照片拼接而成的摄影绘画。其中以“移动的焦点”来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体现了霍克尼对图像空间毕生的探索。
用“移动的焦点”来表现三维空间,乍一看似乎画面上的元素都不合比例,仿佛艺术家是个初学者,完全没有透视的理论基础。但仔细看时就会产生无穷的细节,画面似乎随着观者目光移动而徐徐展开,类似中国卷轴画。
补充知识:
“透视需要被扭转。”——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向西方绘画传统的单点透视发出挑战。
西方绘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就象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了。
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图源:百度百科)
霍克尼认为,单点透视使人从一个角度看到全局,但实际上眼睛的焦点是在不断移动着。因此他希望可以打破这种固定单点的观看方式。
早期:酷儿抽象表现主义
这一章节主要以油画和石版画为主。
霍克尼模糊了抽象和具象图像之间的界线,采用了一种融合了涂鸦风格的概括性粗线条来制人物,并借用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诗篇中的隐喻来传达有关爱情的主题。
洛杉矶的“游泳池”
洛杉矶出了很多艺术家。霍克尼认为洛杉矶是“性感的”——那里的气候滋养了一群英俊健壮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文化。
搬到洛杉矶之后,这座城市也开始出现在他的画布上。他热爱这里开放的空间,并在办公建筑、中世纪式样的房屋、泳池和草坪喷水器之间找到了某种确定性和几何特征。
这期间,大卫·霍克尼创作了很多游泳池主题的画作,明亮的配色,扁平化的视觉表达,形成了他标志性的个人符号。
△《大水花》
我的游泳池画强调透明感:如何如何表现水呢?对我来说,这是个好问题。与池塘不同,泳池会反射光线。哪些我用来描绘泳池的跃动的线条就浮动在水面上,某种意义上就像一面波动变化的镜子。——大卫·霍克尼《图像的历史》
△由线条、蜡笔着色和两种蓝色波浪组成的水,没有绿色。石版画。
浪子历程
-年间,他一威廉·贺加斯关于18世纪应荷兰的讽刺画《浪子历程》为基础,创作了16幅蚀刻版画。霍克尼把自己想象成当代的贺加斯,坦然讲述身为一名青年男子在纽约的故事。
浪子的历程:
-年间16幅铜版画组成的图画故事
△浪子的历程之《大门向金发年轻人敞开》
卡瓦菲斯:画里有诗,诗里有画
△从左到右:《在亚历山大的卡瓦菲斯的画像》、《留下》、《开头》、《卡瓦菲斯的画像II》(戳图可放大)
这组版画取材生于埃及的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14首诗。霍克尼以简朴而精准的线条去呼应卡瓦菲斯简洁明了的写作风格,同时描述了同性之间的浪漫关系。无论诗歌还是版画,都只流露出柔和的情愫。
向着自然主义:只画身边人
20世纪60至70年代,霍克尼以平日所见的人物和熟悉的地方为主题进行创作,并流露出更为强烈的情感。
“他买了一台35毫米宾得相机辅助创作,这让他更专注于作品在表现光影、人物、空间与景深等方面的自然感。同时,霍克尼仍将素描视为精确观察周围世界的媒介,他在朋友的家中为他们精心绘制肖像,在保留传统肖像庄严形式的同事展现了轻松自然的人物姿态和环境。当观众站在它们面前时,就像身处艺术家当时的位置,而自己也成了这个朋友圈中的一员。”
△《克拉克夫妇和波西》局部,大家感受一下这个颜色和细节
△《乔治·劳森和韦恩·斯利普》,大卫·霍克尼
《我的父母》
受中国卷轴画启发的“移动焦点”
霍克尼采用了三点透视和反相视角,让观众产生一种穿行于作品中的感觉。
墨西哥阿卡特兰酒店的6幅景象,阳光灿烂的酒店中庭令霍克尼想到了巨远的舞台布景。
△阿卡特兰酒店系列作品及酒店水井(共5幅作品,萌艺术拼图)
四件裱在折叠屏风上的《加勒比茶歇时间》,灵感来自于悠闲假日的速写、东方情调的屏风,以及亨利·马蒂斯的拼贴剪纸作品。
△《路过两把椅子》。这次的展品中小编最爱的一件~
△《路过两把椅子》局部。玻璃和画框都是亮点
这一章节除了大卫·霍克尼的作品,现场还展出了对他艺术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康熙南巡图》(卷六)。是真迹哦~
《康熙南巡图》将与大卫·霍克尼的相关作品并置,激发出跨越文化语境和时空的对话。
现场还展出了《富春山居图》(二玄社顶级复制版),晚晚在视频里为大家介绍富春山居图的“真假”纷争。
△《富春山居图》局部(二玄社顶级复制版)
△《富春山居图》局部(二玄社顶级复制版)
补充知识:
中国画在画论、技巧、视角等方面都对大卫·霍克尼的创作影响深远。尤其是卷轴画“散点透视”和“移步换景”的构图和观看方式。
他在年策划并参与摄制的影片《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在其中霍克尼详细讲述了他在清代宫廷绘画巅峰之作王翬的《康熙南巡图》中所感悟到的一种动态的描绘时间和空间的方式。
抽象
“照相机使世界变得千篇一律、阻碍着主动观看的可能。”抱着这样的观点,霍克尼持续探索着不同于相机镜头的描绘世界的视角。最初,他用早期的电脑制图程序、办公室复印机和传真机做实验,创作并传播自己的作品;此后,他开始用数码相机记录自己在工作室的日常。
他做的剧院设计方案充满鲜艳的色彩,舞台布景开始用抽象的集合形状。
霍克尼曾在20世纪50和60年代拒绝了抽象主义,但此时他又重新转向抽象图形,以此来刻画具有不同乘次、不同深度的,可被暗示而非直接描述的质感。
《12点15分》
数码产品创作的“风景”
霍克尼一直坚信艺术是技法而非历史的产物,并且总是被非常规的制图方式所吸引,他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