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豪门千金,历经战乱与软禁,流亡27年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nxka212/

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深闺女子,人们的头脑中或许都会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刻板印象。无论是年少时待字闺中,还是出嫁后相夫教子,传统闺秀们的天地、才情似乎都只能囿于高墙、院落之中。

女子

其实,一些颇有艺术天赋与才情的名门闺秀也有机会在院落之外崭露头角,甚至扬名海外。她们的出现逐渐让人们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不仅能相夫教子、宜室宜家,还能将自己过人的才艺传于后人,造福于后世。

01油画先驱执教南洋,润泽莘莘学子

近代中国第一代女性油画家张荔英(-)是南浔“四象”张氏后人,其父是民国的风云人物张静江,其夫是前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陈友仁。这位出生于民国豪门的贵族千金在游走旅居和动荡中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期间历经战乱、软禁、生离死别和种种风波。直到中年,她才远赴南洋,在新加坡“开启了人生和艺术生涯的新篇章”。

张荔英

年,新加坡政府授予了张荔英国家文化艺术奖章。年,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属下的国家画廊为张荔英举办了其一生中规模最为盛大的画展。她大部分作品都被新加坡政府视为文化瑰宝,典藏在国家美术馆内。据说,就连马来西亚的“国父”也收藏了她的三幅画作。短短几十年,这位中华名门闺秀在新加坡再次抒写了她传奇的后半生,成为如星光一般璀璨的“国宝级”女画家。

张荔英能在异国他乡获此地位与殊荣,离不开她潜心、投入的创作以及绘画技艺的日臻精湛,更离不开她对美术教育的孜孜奉献。年,张荔英应邀赴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任教。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座古朴的校园。

张荔英作品

新加坡不少艺术家都曾谈到,“张老师教学认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新加坡国家画廊研究院的康斯坦丝薛尔思(前总统薛尔思之女)也曾回忆说,“张荔英长达27年的教师角色,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段时期目睹了新加坡一批最有潜质画家的成长,其中她有一份功劳。”

在南洋美专执教27年来,她带着学生四处采风、作画,培养了无数“素描与油画”专才。每带一个毕业班,她都会欣然表示,这是“我最偏爱的一个班”。在给年毕业班的离别感言中,她写道,“艺术家须经长久岁月的苦练才达到成熟的境界的。”

莲花颂

作为艺术家,张荔英也是这样,不断通过苦练来实现其卓越的艺术造诣。这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她的作品精致、细腻,“拥有完美无瑕的笔法、暗淡柔和的色彩、一丝不苟的构图”。为了完成一幅作品,她可以多次跋涉崎岖的路途,忍受炽热阳光的暴晒。且从她年创作的那幅《莲花颂》中,就能强烈地感受到她“品格纯正、超逸脱俗”、身在苦中不畏苦的超凡性情。

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潜心创作,张荔英只愿做“一周只教三天”的兼职老师,但张荔英也并非是消极避世、只关心个人的艺术生涯,她在学校遭遇经费困难时,依然积极地与校友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义卖,贡献绵薄之力。当时的新校长林有权后来回忆说,她“长期协助校方处理有关校务的英文文件,为学生写推荐信、争取海外奖学金,对南洋美专的发展贡献良多”。此外,她还将自己一部分作品拍卖后所得的资金用在设立“张荔英美术教育基金会”上,以此来帮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完成学业。

海边

无论是进行艺术创作还是教书育人,张荔英都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中国传统名门闺秀的德行与品质。同上述那两位名门闺秀一样,张荔英也把在家相夫教子的慈爱与无私延伸到社会中去。不难想像,其结果必然是会培养、成就更多的人才以及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和裨益。

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是一个极为重视道统、美德与伦理的民族。每一个以仁、义、礼、智、信教导后代的名门望族,不仅能培养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好男儿,也能教养出德行出众、才情斐然、有着慈母般胸怀的大家闺秀。众多鲜活的例子都在表明,这样的闺秀既能相夫教子、福荫家族,也能在外造福于社会、福荫国家与民族。

张荔英作品

参考书目:《南浔名门闺秀》,浔根丛书·第五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hehaotebdf.com/azyjjg/534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678号-1